儿时记忆之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小时候吃花生时,总会想起这个迷语。那是因为第一次听到这个迷语时,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是啥,知道答案后就彻底的记住了这个白胖子。
花生,记忆中那是外婆时常带来的零食之一,每次带的不多,吃着就觉得特别珍贵。还不懂事的年纪,只盼望着外婆能经常到家里来。现在想想,外婆每次来之前都要花费一番心思准备我们的零食,估计她老人家每次都要发愁。
后来自己家里也开始种花生,拿半山坡上种稻缺水的田地种着。不记得那块地的面积有多大了,只记得花生长出来后,绿油油的一大片。花生四月下旬种下去,秧苗长大些时要除草,雍土压苗,同时把肥料施好。油菜籽麸是最好的农家肥。等到八月初,花生成熟了,就可以采摘了。
收获的季节,是喜悦的季节。挖花生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事情,扛不动锄头的孩子们也会跟着到地里帮忙。把挖出来散落在土地上的花生拾到簸箕里。虽说白胖子白白净净,可白胖子外面的麻屋子刚离开土地还满身是泥土,要吃到干净的白胖子最好的办法是拿着还带着苗的花生到水渠中去清洗一遍,这样剥出来的花生就不会吃出满嘴的泥沙了。
花生属豆科双子叶植物,从播种到开花只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花期却长达两个多月。花生开花授粉后,从枯萎的花管内长出一根果针,呈紫色。果针先向上生长,几天后下垂于地面钻入土中,然后长成最后我们看到的花生的样子。
家里刚开始种花生的那两年,每年挖花生也是个体力活,每一颗都要用锄头挖才能把大部分的花生挖出来。若是直接用手拔,那大部分的花生都会留在土里。后来换了新的品种后,挖花生就不用那么费力气了。等到花生成熟时节,午后时常会有雷阵雨,下过雨的第二天去地里,用手稍稍用力一拔,花生就离开了它的家了。半山坡上垦荒的土地上种的全都是花生,两天的时间也就能全部收回家了。
收回家的花生还要把它们从苗上摘下来。徒手摘太费力气,所以会有很多的办法让他们从苗上分离。采摘好了的花生,有些直接放晒场上晒干,晒干后的花生大多拿去卖钱,剩下一些留到过年时炒来吃;有些洗干净放进大锅中配上大蒜、茴香煮熟了吃,煮的多的时候,余下的也晒晒干,以免坏掉;还有些经过精挑细选留着来年当种子。
花生生吃,甜脆。熟吃,香脆。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生吃。大人们说,生的吃多了会长虫子,小时候听了很害怕,也就不敢多吃了。每当家里来客人了,母亲总会让我们几个剥上一盘花生米,炒熟后的花生米是极好的下酒菜,偶尔也会成为我们的零嘴。花生除了这些简单直接的吃法,还会用花生仁、芝麻和糖做成花生糕。尝一口花生糕,香满唇齿之间,令人久久回味。
花生的那些事已然远去。从小就爱吃花生的我直到今天还爱吃,仍旧爱吃生花生,同样不敢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