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久违的,我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要(争取)在业余之外,成为能靠写作养活自己的人。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那傻逼的口中,当时(包括现在)因为对那傻逼极大的偏见,我连带着忽视了这个其实不错的主意。那个傻逼的问题之处在于,他没有搞清楚所谓【小说家】具体需要什么样的特质。优秀的小说家从来不是和社会独立割裂开的人,他们往往是这个社会最清醒的认知者,他们不会和这个社会分隔开,而是会积极地去反思社会,并把自己的反思投射到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而这种能力和精神,恰恰就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这是一方面:以【小说家】为目标能督促我去接触社会。
另一方面,【小说家】需要充分的文史哲知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而这,恰恰就是我目前的专业要求我具备的。
因此,综上两个原因,以“成为【小说家】”为“目标”去奋斗,对我的大学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无论是个人能力品质上还是专业技能上)。而且,有了这个目标后,它会督促着我利用一切可用的课余时间补充、完善自己,为达成心中的理想成就而努力。
那么现在只剩下了一个问题,也是我长久以来、无论做什么事都难以避免的通病:
——“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
也没有办法吧。
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不断地刻苦努力、积极准备,而等到真的要面对【结果】的时候,【成功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积极而充分地去做准备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最后往往会得到些许“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班主任也说过,“不要死死盯着那个分数,要享受这个过程、这个其实能带给你无限快乐的过程。最后的那个mark,根本不重要。”——同样的道理啊。
在再说,papa也说过,“人家能行咱为什么不能行?咱又不比别人差。”
因此,综上,1、我有60%的可能成功 2、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我又不打算做专职小说家,只是以【成为小说家】这个目标来指导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