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D&G出的事大家应该都看到了,杜嘉班纳创始人之一Stefano Gabbana在Instagram上的辱华言论数言激起千层浪,导致当天大秀被取消不说,不久后天猫京东等电商全面下架其商品,估计离退出中国市场也不远了。
而不仅在中国,杜嘉班纳在美英等其他地方也早有激怒民众的前科,比如2007年的这组广告就曾被指控带有“轮奸”寓意。
放飞自我本被艺术界推崇,也是D&G自品牌创立以来自身的特色,而D&G有时放飞地有点“哗众取辱”之嫌,在大秀之前,它上线了一个中国广告,也遭到不少争议。
这则“起筷吃饭”广告中,一个穿着新季D&G的亚洲模特试图用筷子吃各种意大利食物。广告片的文字描述就让人浮想联翩:小棍子形状的餐具……
轮到吃西西里甜卷的时候,模特故作一脸为难,表示夹不起来。然后就有了下面这样的旁白:对你们来说还是太大了吗?
我不知道设计者是怎么想的,这则广告充满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和西方居高临下的审视,这不是我们通常对于意大利菜的吃法,并且对筷子也有一些误解。
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善为本,此为佛;七寸六分,不进一寸,不失一毫,待人接物皆有礼度,此为儒;一中含二,合二为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此为道。
筷子是中国人于人目不及之处愈加用心的精神和智慧。
关于筷子的正确用法,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1 导演)在新剧《风味人间》中做了很好的展示。《风味人间》上线以来,呈现了许多使人过目难忘的美妙镜头,也收获了与《舌尖上的中国》同样多的好评。
比如这道江苏名菜拆烩鱼头。
八宝葫芦鸭。
美食不仅是味觉的刺激,更是文化的表达,同样,筷子作为中国美食的符号,跟中国文化息息相关,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D&G“起筷吃饭”广告是对文化的不敬了。
除去特写的美食镜头,《风味人间》对于地理景色启用了一贯的远景与特写穿插的拍摄方式,山川湖海显得宏大而壮阔。
不仅如此,和此前《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不同的是,《风味人间》不仅介绍中国的美食和人文、地理,还走出国外,将欧洲大陆的美食也收录到镜头里。
美食从来不是中国独有,第一期中,也能看到不同国家之间美食文化的相似和不同。
而陈晓卿作为纪录片作者,对文化的崇敬可是比D&G高明了不少,他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当地美食文化特色,将其与中国文化形成对比。
同样是土豆,中部地区又韧把它舂的又黏又韧,配上辣椒、韭菜、醋等调味品做成洋芋搅团。
而法国厨师则把土豆泥和牛奶、奶酪混合在一起,通过搅拌也能使土豆变得非常黏糯。他们称之为:瀑布土豆泥。
两种土豆制品的成果很像,画面上看不出特别大的不同。但食用方法却大相径庭,中部地区人民喜欢传统的中式调味,法国则依旧把它和牛排等西餐放在一起。
除了土豆,火腿也是中西方都非常喜爱的美食,但不同国家的制作方法不同:
徽州制火腿主要是通过在阳光下曝晒,使其自然脱盐晾干。
西班牙的火腿则是在室内窖藏、风干。
用节目中的一句话说,这就是一场“穿越四季,跨越山海,采集风味的旅行”。
并且,陈晓卿在没有刻意煽情的情况下,令《风味人间》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按他自己的话就是:“不是我们赋予食物文化,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带文化。”
人情冷暖、风俗文化从来都不是人们刻意添加在食物中的。
拍摄手法升级、地域的拓展,《风味人间》和舌尖系列有过之无不足。更重要的是,导演在不经意间体现的人文情怀,使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美食文化。
做纪录片和做饭、做人一样,最重要的就是真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