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3年的这个时候才刚刚学会用微信。加了不少好友之后,又学会了频繁地打开朋友圈,瞬间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原来平时活蹦乱跳的朋友们经常会或抑郁或狂躁或悲伤或绝望。于是心生同情关心一番,却发现大家都像看傻子似的看我,哈哈一乐,丝毫也没觉得哪儿和悲伤绝望能沾上边。只是没过多久,大家又都开始新一轮的抑郁狂躁悲伤绝望……为此,我在心里默默鄙视了此种行为好久。
然而我自己都没想到,我自己不久也学会了这一套,大凡作为一个人能有的一点儿小情绪,都能被我夸张到人生无望的地步。周一励志周二抑郁周三狂躁周四迷茫周五绝望周六日文艺,引得好友们一片点赞一片关怀,屡试不爽。于是体会到,一个人想通过引起注意获得一种即时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竟然这么容易。
于是之后的两年里,除了不停地感慨不停地宣泄小情绪,还学会了发一些文艺到无以复加的鸡汤。就这样,每天都要花不少时间陪着朋友圈儿里的大家玩着这样无需过多解释规则的游戏。只不过,每每回到现实生活里,又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仍然是之前那副德行,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鸡汤而有所长进,情商似乎也没感觉有什么提高。
直到现在又过了去了两年,我越来越发现,那些真正专注于学业事业、专注于生活抑或是过得幸福的人,普遍都很少发朋友圈,除了偶尔发发专业相关的信息,就是三月半年晒晒旅游,晒晒另一半,从没有见过他们当中谁敲锣打鼓拿着大喇叭高喊『本宝宝有小情绪了』,也没见谁没事儿在一篇鸡汤之前配上一大段励志话语,然后第二天起来自己都忘了的。甚至,还有不少生活让我羡慕的朋友,直接关闭了朋友圈。可能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并不会因为朋友圈多出什么、少出什么。
现在觉得自己真心应该向这些人好好学学,感觉自己因为一个朋友圈儿,忽略了不少日常生活里更加美好与本真的东西,且愈发向『矫情不能自理』的地步发展了。有的时候我还会看到,竟然还有朋友会因为朋友圈彼此之间生出矛盾,而回到了现实生活里,两人的精神又恢复了正常。希望自己有一天不会无聊到此种地步。
朋友圈儿,能舍则舍;微信,微微一信。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即使我们错过了,也不会真的失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