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见了一个老朋友L,有两三年没见了。这两三年,他有三个比较大的变化。一个是他离开体制内;一个是工作地点从广州变成深圳;一个是已经结婚。发生这么多的事,我却是在今年三月份才慢慢知道。
我们还回忆起上次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万凌汇楼顶的西餐厅,那时还感叹那个楼顶的视角不错,看到了挺美的夜景。当时一定没想到会隔了两三年后才再见面。且是现在,我才知道,那次见面的时候,他和他现在的老婆正在开始交往,大概半年左右就领证了。而且就在见面后不久,他离开了体制内,换了一份工作,两个月后,再换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就一直做到现在,有两年了。
我问他,这两三年怎么像蒸发了一样,那么安静。他说,从体制内换一份工作不容易,这样的履历没那么好找工作。换了工作是一种新的开始。和同龄人比,事业并没有显得太出色。而且是瞒着父母离开体制内的,所以只能保持低调,怕换工作的消息传到父母那里去。父母也是这几个月才知道的。
而我们重新恢复联系,是因为他在微信朋友圈发现我换工作了,我们一聊,发现大家居然都在互联网金融公司,所以又会有比较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讨论。
上周五晚上,我也突然被叫出去,是有个前同事想在离开广州回老家工作前,再见见大家。曾经一起工作的几个人,阔别八个月再见面,倒没有太生分,几个老梗依然可以信手拈来,依然可以逗乐全场。
也还有一些朋友,都在QQ、微信这些社交平台。平常,大家互相在朋友圈点赞。偶尔会因为些什么事会找一下对方。不然,就是长达一两年,两三年都没有聊过。
而更多的朋友,是离别,就再也没联系过。以前觉得是条件不足。比如不同城,比如没有联系对方的理由。现在看来,终究是因为感情不够或者聊不来吧。这样想来,那些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还有在联系的朋友,真的是非常珍贵。
感觉越活久了,越追求实际。做学生的时候,毕业会写个纪念册。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莫过于”勿忘我,再见亦是朋友。"现在若有离别,让我再写纪念册,我倒不会再写这样的句子了。会不会忘记,考验的是记忆力。有没有机会再见面,看感情,看造化,看缘分。这样的句子,哪怕算是一句承诺,又怎样。无需兑现,无人期望兑现的承诺,还有意义吗?
若拿出以前的班级合照,我都很难念出每个人的名字。但是我还是依稀能想起每个人的印象。所以可以说,很多人,我都没有忘记。但是,也没有联系的冲动。
也许,比初见更美好的,是重逢。是重逢,让初见有了更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