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3 晚上 激动
在书房看书的时候,女儿学珠心算回来。门关后,女儿和我妈却吵了起来。
女儿要开门,我妈提早把门打开了。女儿就来脾气了,认为奶奶不应该把门打开。我妈开始一直和她争论,只是越争论女儿情绪越激动。最后是我妈为了息事宁人,向女儿道歉,还要道歉几次。
我在房间一直观察着,这是很多老人带小孩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一、理解层面
争执的焦点是,小孩子的占领意识,老人的溺爱意识之间在一件事情上无法一致。
结果层面,是小孩的骄傲意识,老人的溺爱意识之间造成不正常的结果。
二、分析
小孩对事情的两面性很多时候是无法掌控的。就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占领意识的情绪下,她们的智力只能把控最原始的心情感受而不是理性分析事情是否合理。在那一刻,情绪是最大的,也是占有小孩理解面最大的方面。
老人的溺爱意识会同时把小孩当成大人对待,并觉得小孩应该和大人的想法一致,也是无法理解情绪的控制在当时对小孩的重要性,而用简单,甚至粗糙的方法处理小孩的情绪。直到觉得无法掌控这种局面时,就采取全线无原则退却,只想息事宁人。
三、合理的做法
大人把门关上,让小孩重开,但要小孩首先要声明是否她来开,如果没有以后就默认谁开都是可以的,先到先得。
记得不要轻易道歉。
四、补救做法
我让女儿先做了些其他事情后,然后让她过来身边,并用表情告诉她我不高兴。当她问我问什么不高兴时,才让她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的事情包括情绪说出来。
然后清晰告诉她1、奶奶是在帮她,不应该让她道歉。2、你没有告诉别人你要开门,你也有不对。3、开门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看得出,女儿的情绪得到释放。
睡觉前,女儿悄悄告诉我,她向奶奶道歉了。
2、2018.3 上午 欲望
小孩子有欲望吗?有,但和大人不一样。小孩子对吃的,玩的更注重,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今天下了英语课,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带女儿逛逛商场。我让她自己选择门店去看,童装店,她不去,运动品店,她不去,书店,她不去;雪糕店,她去,玩具店,她去。
于是想做个小实验,我带她去到玩具城。让她在里面选择玩具。注意,是选择,但我没说买。让她在玩具城里选择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她第一反应,两眼汪汪对着我说“可是这些玩具我都喜欢”。我没说话,只是微笑着摇头。她于是挑选得很认真,一个个拿在手,也一个个的放下。最后选定了一个,但我还是没买。只是告诉她,我会告诉你可以如何得到它。然后离开去吃饭了。
在吃饭时,女儿还是一直惦记着那个玩具。我拿出ipad,点出她最喜欢的动画片,说你想看动画片还是想去买玩具。她说看动画片,好像把事情忘了。吃完饭,看完动画片,她突然又提起买玩具这件事。
一脸的委屈。
一、理解的层面
欲望是每一个人,包括小孩子的本性要素。当得不到时必然会产生低落和不满。成人不一定表露在脸上,但小孩子一定会。
二、分析
小孩子意识中的欲望不复杂,但直接,终点就是得到。并且坚持度很强,但也容易转移,虽然可能只是暂时的。
打击小孩子的欲望是愚蠢的,特别是以家里环境不好没钱买之类的话,只会造成小孩子积极性格形成的障碍。也不要以是你不对的概念赋予小孩,小孩子只会觉得委屈。
转移注意力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小孩子还是会记得,只有两种可能,她是有着执着和坚持的个性,或者证明这在她的感情里来说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
三、合理的做法
拒绝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理性选择和有目的达成也许会更好。
承认这份欲望是她的一件礼物,但礼物的得到需要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之上。比如在两周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取得一定的成绩。
礼物价值越大,任务就要定的越难,让她越懂得知道价值是什么。
另外还是要在家庭预算里留出这样一笔费用。
四、补救做法
在回程的车上,虽然已和她达成两周任务的协议,看得出她还是会有一脸的失落感。
我想,先让她体味着一下等待吧。两周后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