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喜欢阅读,最近加入了一个非常温暖、又常常充满思辨的社群,大家就某些问题可以在里面展开自由、甚至激烈的讨论。
群里的好多朋友还都喜欢看许知远老师主持的《十三邀》,自己也一直都被《十三邀》深深的吸引。
所以总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每个内在磁场相近的人终归会在某一刻相遇。
仿佛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户,同时也唤醒了自己的那份初心。
原来,世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也有思想上的困惑,也在自己的思想认知路上禹禹独行。
从疫情开始,跟着《十三邀》和许老师一路走来,看到了许老师在《十三邀》制作的过程中思想不断的进化和和完善,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我和世界的连接通道。
越来越发现,我们都是被现实困住了的人。哪怕很多时候只追求精神和内在的自由,却也都逃不开现实的牢笼。
人生走到一定程度,无论是去提升认知,还是不断的思考,即便不停地落地执行,也很难改变现实的困境和环境的本质。
年轻的时候,有大把的青春,有太多的选择和太多的可能性。
到了四十岁,背负的壳越来越重,可以做的越来越少,唯有不过分认真,尝试一些不那么喜欢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圈层,为一眼到头的后半程找到些许可能性。
每一个时代,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无奈,能做的,只有放下过分的认真,放下渴求,只是简单的行动。
在行动的缝隙中,穿插那些想做,立刻可以做的事情。
比如说工作的间隙喝一杯清茶,周末陪爱人孩子爬山,看一眼日出,赏一幕日落,追风,听雨……
或者发个小呆,给大脑放个小假,让思绪肆意游走。
现在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风口浪尖,日程表以五分钟一档的精密度安排。
如果还放不下过分的认真,事事求真的话,更容易忘掉很多简单的事实。
比如人都是要死的、眼里的草木都会腐朽。正如冯唐所说:在这个时少事烦的时代,人生第一要义应该“不烦”,去体会当下,体会“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暖心房”。
我们需要成为一个认真的人,但不应该成为一个过分认真的人!
今天这篇文章没有鸡汤,没有哲理,没有名人名言,只有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思考,不知道对面的你是否喜欢。
在迈入40岁门槛的台阶上,希望能建起自己内心的这座小岛,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可以畅游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