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性的孩子,好不好(二)
文/瑶静
昨天,在这篇随笔文章中提到“个性”两个字。后来有朋友从微信上问我的职业,认为我是个幼师,专门从事小孩子的教育,其实不然。
要提到真正的个性,最近看一本心理学书籍,是这样进行解释的: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与个性相对应的是“任性”,提到任性首先想到在一部小品中,由宋晓峰扮演的陈世美扇子上写的两个字就是“任性”。对于任性的定义是:某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这是对任性的解释。书中说一个人的任性行为是从小时候开始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就会导致孩子变得任性。对于造成这种不好品质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孩子有个性是好事,个性也就是个别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如果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样子,世界该有多么单调。尊重差异性是看待问题基本方式。
https://www.jianshu.com/u/ec9c43093eda
简书瑶静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