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这一期写作的主题围绕着写作路上的趣事展开。
因为写作,所以也阅读了很多书,几乎也已经养成了每天上下班都在路上听一本书的习惯,有趣的事非常多,先罗列这么四个。
关于故事大王斯蒂芬金
在前几次的发文里面也提到史蒂芬金的写作历程,现如今,隔了一段时间再回想他的写作经历,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写就完了。
他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没有写到目标的字数就不做其他事。画地为牢,逼自己输出,结果不是江郎才尽,而是灵感被不断的激发,作品不断涌现,创造了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被改编成很多的优秀影视作品,不少都获得相当不错的反响。
所以写作的第1个有趣的发现,就和齐老师不断在宣导的一样,先写着,其他的交给时间。
关于武侠宗师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创了文学界武侠小说的版图,然而其实,金庸是一个新闻工作从事者,让他登上文学圣堂的,不是他的武侠小说,而是他的现实报道。并且,金庸甚至还是香港基本法的修订者之一。写武侠,只是因为当时他创立了一个报刊流量不足,为了吸引读者买报,不得已才创造的武侠小说连载。
即便到晚年,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给他获得大量的名气,他也清醒的认识到,武侠小说毕竟是非主流的文学创作,难登大雅之堂。
此外,说了可能大家都不信,金庸笔下裹挟着中华文化厚重沧桑气息的武侠小说,其实也源于西方文学。
所以第2个有趣的发现是,也许没有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与现实的妥协,将就于未必是初衷的方向,没准也能另辟蹊径,独占山头。
关于鬼
当科学不断掀开未知的神秘面纱,曾经的很多鬼怪传言已经被我们逐渐的摒弃,认为那些都是封建迷信,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然而一些相关的研究却发现这背后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
简单举2个例子来说。要警示人们不要在河边打闹,与其像现在这样,插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水深危险,请勿戏水”,远远没有古时候编造的那一些鬼的故事有效,“水中有水怪,那些淹死的人变成鬼,需要拉到其他替死鬼,才能重新转世投胎。”
又比如东北区域流行的跳大佛,大概就是讲一些狐狸,黄鼠狼,这些仙家附着在一些人身上,算命,治病。还有黄鼠狼仙会对一些做坏事的人做一些报复行为。这些现象也对治疗心病,疑神疑鬼的幻想起了作用,并且也对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起到了震慑作用,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维护了当时的社会治安稳定。
所以鬼故事也是非常廉价而高效的,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第3个有趣的发现是,写作也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森罗万象,相信存在即是合理。
关于创新
也许大家嫌弃,厌恶抄袭,追求原创,但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类的文明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的文字,口耳相传的材料,视频音频,数不胜数,所以有一个观点是这么说的,在忠于一个写作题材的情况下,不管再怎么原创,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很高重叠度的“前文”,让所谓的原创看起来也不过是之前东西的微调而已。
所以写作的时候,也许创造性的抄袭会比原创更像原创,比方说,模仿《老人与海》,本人还在酝酿的那一部《猎人与森林》,用同样的节奏,叙事手法,但是却写成一部国内东北区域的一个狩猎故事,从人不可以被打倒的精神内核,转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这样即便高调号称模仿,也很少有人认同。
并且事实上,创新很少会是那种颠覆性的创新,因为这依托于技术的变革,就像产品的创新一样,基本上都是抄超钞,模仿,超越和变现。
所以,第4个有趣的事情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自我设限,之前的东西大可为我所用,而不应成为束缚的牢笼,尤其是科幻类的小说,就选取其中某些角色的超能力,置身于不同的时空背景,让他们互相碰撞自由演绎,再提炼出一个有价值的精神内核,如果可能再结合当下的前沿科技,重造成一部近未来的硬核科幻小说。
天马行空的想象,那叫做脑洞,想象的同时又有现实的客观限制,这样才能深刻。
总结而言,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像史蒂芬金一样笔耕不辍,像金庸一样清醒地适应,也从虚无中感悟存在的合理,站在巨人的肩膀,畅想写作。
齐帆齐第6期28天写作成长营(3)篇 字数:1641,累计字数: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