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是时间而非知识,知识定义清楚后,那些碎片化获得的信息不一定是知识。只要是有用的,可以指导我们重大抉择的,可以长期带来更好的结果的,才是知识。
系统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清晰的知道什么是知识,然后有目的地珍惜我们的注意力,把他们用在获取能让我们成长的知识上,而不是碎片化的信息,避开三大坑: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
学习可以更多维度,有些知识短期可能没用,长期来说却是有用的。特别是逻辑、概率、写作、编程等等被称为“通识”的知识。就是可以通用的知识。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领域运用的知识。
概念之间、知识之间,还可能在某些时候产生一种特殊的联系,节点足够多,产生联系的可能就会更多。这不就是我们计算机所学过的拓扑结构?也是我生物所学过大脑的突促? 想想人体的神经元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就可以类比得到概念、知识如何联系起来的。
每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或者知识点,就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道理(概念、知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把这句话放在一个显眼之处,随时拿出来问,直到无法忘记这个问题为止……
一切都还得靠践行……
今天的注意力有无浪费在哪里了呢?微信和网络在自控力差的人年前,就是一个一个的坑啊。今后除了工作、健身、带娃、学习,其他尽量不要浪费宝贵的注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