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Blake Mirror 》,看得很慢,几十分钟的影片之后只有震撼。
编剧Charlie Brooker在《卫报》的访谈里说,
The "black mirror" of the title is the one you'll find on every wall, on every desk, in the palm of every hand: the cold, shiny screen of a TV, a monitor, a smartphone.
我是一个喜欢刷剧的人,一口气看一季的连续剧很开心,特别是周更的连续剧。可我真正开始看黑镜,却做不到,剧情细节刻画真实的让人抓狂,也讽刺得让人心寒。我喜欢看大快人心的英雄打怪剧,我喜欢看少女心爆棚的玛丽苏颜值剧,也喜欢看碾压智商的犯罪破案剧。看完后心情都会变好。
可《黑镜》不一样。相对于英剧,美剧的娱乐性显然更强,不管是场景特效还是演员的演技,美式剧情更容易让人着迷。所以直到黑镜(11年第一集播出)的第三季在两年后被美国Netflix接手回归,很给力,有了更多的剧迷,同时前两季英剧充满文学气息的创作收获了更多的支持者。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我觉得它是黑暗系的写实片,当然夸张了科技,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丑化了人性,而社交网络或是科技出过不少丑闻,细思极恐。
爆炸性新闻热点也是不定时出现,网络信息舆论一片哗然,有旁观的人,有蹭(抓)热点博眼球的人,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发表圣母言论的人,有自带光环秀智商下限来搞笑的人,有想要成为理性先知却被早期披露的所谓事实带坑里的人。可是,却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该承担所有罪责的坏人,旁观者会为感动会流泪,博眼球者是传播新闻事实的主力军,圣母言论者的只是希望不要有那么多人被舆论欺骗利用。
这是科技厌恶者的将悲观情绪呈现在放大镜下,将走入歧途的人性扭曲定格在屏幕。我们都希望现在或是未来不会“娱乐至死”,信息爆炸的今天,黑科技进一步融入生活的明天,我相信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