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尼亚拉号》,北欧也要开始“流浪地球”了吗?

先简单说一下安尼亚拉号的背景:人类因地球受到放射性物质毒害而无法居住,被迫乘坐飞船离开,迁移其他星球,其中一艘移民船发生小概率事件,失去动力,飘向了无边宇宙。乘员也束手无策,只能听任飞船在渺无尽头的茫茫太空中漂流,面临未知的命运。看这个开头,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的,就是我们的流浪地球,所以很多人都会拿把这部电影跟我们的流浪地球作对比。

片子整体挺北欧的,很自然主义。闪回的地球记忆都是在森林里。。飞船的人员构成隐喻非常明显,船长,女机长,女天文学家,都各自代表一种生存的思维方式。编制谎言甚至谋杀都是以稳定人心作为借口,以团体的生存为挡箭牌,但最终谁也无法与生命和宇宙规则抗衡。整部片子的底色是很悲观主义的,但最后的镜头又留出了希望。节奏把握得很好,张弛有度。

据说该片子只有1400w成本?这不得不说太不可思议了。cg特效做得很逼真。制作精良的小成本科幻。与其讲是科幻,不如说是人类在极端情境下的心理历程和人性种种的呈现,也包含体制的运作,充满绝望与希望,工业化与人文,个体与个性,生与死的悖论和冲突,还有一个科学逻辑下的结局。

影片诗意化的语言启示着我们人类未来的命运,一场太空旅行的意外使得巨大的太空飞船成为所有人的馆柩,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自然就会出现独裁者与受迫者,而在虚假的谎言背后,发哨者必定迎来死亡的结果,在漫无边际的宇宙中继续漂泊,剩下的依然存有希望的人们,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等待,会出现纵欲、邪教、自杀以及反抗,反抗者必然会被镇压与杀害,在这场没有胜者的空间里,经过二十年、经过一百年、经过五百万年,我们都将成为宇宙的残骸,那时这座巨大的没有任何人类痕迹的馆柩可能会降落在天琴座旁的“地球”上。

虽然电影很多典型的北欧人性隐射和讨论,也被打上了文艺科幻片的标签,但是不得不说,电影虽然没有出现很多硬科技色彩,但是逻辑非常清晰,也没有什么为了制造绝望氛围而出现的逻辑bug。很明显,这不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爆米花式科幻,而是让人绝望又抱着希望反思的电影,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原著改编电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轻奢,这个词是上创新创业课时提到的一个词。 这个词很有意思。 奢侈在资源紧张的年代是个遭人恨的词,往往和浪费勾在一...
    重逢昨天阅读 3,523评论 0 1
  • 雅典德尔菲神庙上有句话:“认识你自己。”很多哲学家缘此而探究人的本质;很多心理学家可以分析人的潜意识;很多科学家则...
    如一书阅读 3,196评论 0 3
  • 说明 assembly是个很好的打包工具,通俗讲,我们可以用它把七零八落的一些文件按一定规则重新组织,打成个大包。...
    user0650阅读 9,669评论 0 51
  • 一直觉得生活就是一场巨大的磨练 大家都在这一场磨炼中不断的学习 不管是喜怒哀乐 人们每天早出晚归的奔波 在这个喧嚣...
    fffffhorse阅读 7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