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塑料袋里的散啤情结

一提起青岛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是青岛啤酒!青岛是座啤酒城,有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到今年它已有108年的历史了。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青岛啤酒独有的啤酒酵母,加上名扬国内外的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采用欧洲技术酿造而成,它的特点是酒液清澈透明,色淡黄,泡沫清白而细腻持久,味醇香浓。因此,青岛人爱喝啤酒,也能喝,是个小伙子就能喝个五瓶六瓶的,散啤就更不用说了,喝个十斤八斤不算稀奇。所以,青岛的啤酒屋多,大街小巷,甚至楼院,到处可见,到处飘着啤酒香。

一个蛤蜊,一个啤酒,构成了青岛人“哈(青岛方言,喝的意思)啤酒,吃嘎啦”饮食文化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从初夏开始一直到深秋,街头巷尾的小餐馆门前都堆放着几个啤酒罐,一张纸壳子挂在店门上、窗上,或者就挂在啤酒罐上,上面赫然书着两个大字:鲜啤。然后在自家店门前、路边摆上几张简陋的桌子,旁边搁上长短板凳,也有马扎子,有的也会撑上几把遮阳伞,一年一度的“哈啤酒,吃蛤蜊”就算开始了。每天从中午到半夜,三五个人往桌边一坐,摆上几扎啤酒、一瓷盆原汁嘎啦或者一盘辣炒蛤蜊,再炒上几样小菜,便喝将起来。青岛的散啤好喝,都是当天直接从厂家送来的,新鲜,盛上一杯,黄黄的酒液上面一层雪白的泡沫,色泽鲜艳,黄白分明;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冰镇的鲜啤,一股清凉沁入肺腑,全身顿时凉爽了起来。这样一杯杯地干着,海阔天空地聊着,香烟袅袅,酒香飘飘,时光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两个钟头。喝得兴起,有的人会脱光了膀子,吆五喝六的,全然不顾人来车往,似乎此时人生的一切烦恼与不快都被酒香消解,都被蛤蜊带走,生活已然快意起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街头喝啤酒还简单。那时还没有扎啤杯,流动人口少,在外面吃饭喝酒的也少,在街上喝散啤就用罐头瓶子。也是在小店门口放一张小桌,几个板凳,三两个人围桌而坐,面对着一桌子罐头瓶子,除了嘎啦,最多再来盘炒花生米。后来有了塑料袋,人们下班后顺便打三五斤散啤,买上几斤嘎啦,步行的,一手提溜着嘎啦,一手拎着塑料袋散啤;骑自行车的,嘎啦挂在车把上,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拎着啤酒。这也算是夏日岛城一景吧。回家后,哈啤酒,吃嘎啦,一天的炎热和疲劳随之而冰消雪融。

青岛的饭店卖散啤,有很长的历史,几乎所有的青岛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点散啤的影子。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散啤来讲,也是如此。 刚才讲到,很多人都知道,80年代在青岛的饭店买散啤,必需再捎带买上点凉菜,要不饭店不卖给你散啤,可见80年代散啤求大于供,属于紧俏商品。

时间前推20年,也就是1960年,情况正好相反,在饭店点菜还必需带散啤。当年食品供应紧张,全部按人头定量供给,当时全青岛市的饭店都没有炒菜卖了,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中山公园因经常有外国海员去,所以经市政府办公厅特批,1960年的春天,中山公园饭店可以卖炒菜,当然炒菜的原料也是特批的。这件事对外没有宣传,青岛市民知道的很少。60年属于全国困难时期,长年见不到点油水,虽然炒菜的价格很高,并非是一般市民可以消费的起的,但只要是老百姓看到了,花光了所有的钱也要买一份炒菜吃,这时饭店推出了一个政策,你买一份炒菜必需捎带着买两升散啤,而且散啤的价格也定的比较高,在这个政策下,很多排队买炒菜的人饿着肚子散去了,只留下了极少数特别有钱的人。

还真有人把散啤当成消暑的饮料。经常看到,烈日下,有骑车人把车子找个地方一靠,到路边的商店里:“老板,打一个酒”。酒很快打好,接过来,“咕咕咚咚”一大口,然后惬意地摸摸嘴,接着又是一阵鲸饮。不到两分钟,一斤酒下肚,骑车走人。还有老哥俩,闲着没事,傍晚时分,拿着小马扎,相约到小区菜市场旁的小卖部里,要上两杯散啤,就地一坐,滋滋润润地喝上了,那平静的幸福和满足,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脸上。

有人在外面喝腻了,想带点散啤回家,让老婆炒俩菜,一起喝,咋办?有办法,用塑料袋子装酒。啤酒厂提供的,还有正式的名字,叫“啤酒袋”。黄昏时分,下了班的人左手提着刚从菜市场买的菜:一斤嘎啦、几个西红柿、半斤猪头肉;右手拎着一个“啤酒袋”,金黄色的啤酒从透明的袋子里发出灿灿的光亮。碰到熟悉的邻居或朋友,大多会问一句:晚上要哈点?“哈点,天太热了凉快凉快。”边回答,边不紧不慢地走着,好像被啤酒的芳香陶醉了一般。对于我自己来说,用塑料袋打啤酒喝,就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回忆———也许不只是我,所有的青岛人都是如此———对本地人或外地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符号。

其实用塑料袋打啤酒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没有塑料袋的时候,也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什么都缺,啤酒也不例外。有一段时期仅限于饭店经营散啤,想喝啤酒只能到饭店喝大碗散啤,那个时期的散啤,是把散啤倒进一个大缸里,据说为了多赚点盈利,还要掺进一些自来水。有些想带回家喝的,或者家里来了朋友,就要拿着暖壶或燎壶去饭店排队。

到了塑料袋打散啤的时候,人们生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散啤其实是啤酒销售中的一种地理优势,没有啤酒厂的城市很难喝到散啤,同时散啤需要干净耐用的循环盛装工具。打啤酒用的塑料袋并非特制,而是最普通的食品塑料袋;塑料袋打的啤酒则是盛装在一个硕大啤酒桶里,每天几乎都是当日生产的最新鲜的青岛啤酒———这是只有青岛人才能够享受的特权。 据说青岛是全中国得痛风最高的城市之一,可是谁又能抵挡住啤酒加海鲜的美味呢?

塑料袋打啤酒,不仅青岛人忘不了那份惬意与轻松,外地朋友也忘不了。有趣的是,青岛人究竟是怎样从塑料袋里喝啤酒的,往往成为外地朋友百思不得其解之处。是用吸管直接在袋子里喝,还是在袋子上扎个洞让酒喷射出来呢?每每听到外地朋友发出这样的疑问,我总会笑而不语,任由他们去猜想,心里却为知晓这一“绝技”而有些小小的骄傲。

青岛人打散啤,经历了小铺里的“罐头瓶”,饭店里的“大粗碗、暖壶、燎壶”直到许多年前快捷方便地“塑料袋”。当许多外地人得知青岛人打啤酒使用塑料袋时,不得不佩服青岛人的“发明创造”。多年前央视2套的“开心词典”还以青岛人购买散啤使用塑料袋是真是假作为考题,使得答者以为是假,足见塑料袋打散啤确实是青岛的一怪了。今年国家限塑,塑料袋要收费使用,丝毫没有降低塑料袋打散啤的习惯,为的就是方便,喝得清爽、新鲜。

因为,这是属于我们青岛人的秘密,也是属于我们青岛人的城市符号。也许它看起来很小,也许随着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塑料袋打啤酒的影像会越来越难看到。但时光的流逝,恰恰为它涂抹上了历史的色彩,成为这座城市永远难忘的回忆!

今天你打散啤了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