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你在这一生里能遇到一个良师益友,都是很困难的,因为这要靠过去生中种下的福德因缘。如果你过去生中没有这种福德因缘,就遇不到善知识,假如遇到也会檫肩而过。所以,大家能够听闻到佛法,说明在过去生中种有这个善根和因缘。你们至少听到了佛的名号,想要学习上进,探寻佛法的究竟,这些就是三宝的加持,只不过你们没有觉察到而已。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一旦值遇这样的因缘,都会非常地感恩三宝,感恩十方诸佛,乃至于感恩一切善缘。
事实上,今天回忆我出家的这二十几年,很多时候自己并没有做主,甚至明确地感受到有一些路并不是自己选择的,像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推动。比如我出家的时候,其实自己根本没有想过出家,但是偏偏就往那里走了。所以当很多人问我为啥出家的时候,我只能回答说:“上错了船!本来要去潼南,结果去了遂宁。”
到了遂宁以后,就去参观寺院。进去一看,有个老太太问我:“你当和尚不?”我也问:“你要不?”于是她去反应了一下,回来对我说:“你会不会算帐呢?”我说:“会算帐。”于是他们就让我留下来记帐。
为什么那位老太太会出现呢?她和我从不认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没有血缘关系,也没亲戚关系。她也更不可能是被谁派来的,如果真的是被派来的,那就是受佛菩萨的委托而来的。
在寺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家人意见很大,所以又只好回家里住。这时候,有一位很好的同参突然托一位信徒给我带了张纸条。于是,我上厕所的时候悄悄打开来看。纸上大概只有两句话,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一看完就下定决心还是要走。大家想想,他为什么突然间做这件事?有谁让他给我写条子了?没有。
重新回到寺院后,我住到了另一个小庙里。有一天,我的师父从成都回来遇见我,他觉得我应该去大的寺院学习,于是我就跟着师父到了成都。当时我想过去成都吗?做梦都没想过。
甚至后来去北京读书,也是想不通的。我当时心惊胆战,想着全国的学僧都去考试,我能考上吗?临近考试的前一周,我告诉师兄:“我不去了,肯定考不上!”师兄说:“不行!你必须得考。”考试一结束,我就回到重庆玩,结果就接到电话说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我当时很惊讶,不敢相信。
二零零一年,我从中国佛学院毕业的时候,有很多寺院邀请我。但我觉得哪里都不好,还是回了成都教书。因为学校一直没有办起来,结果就留在这里,走不了了。后来到了文殊院,以及重新回到中国佛学院任教,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善缘成就了自己。这些善缘说不清是来自哪里,好像每走出一步,缘分就会自然现前。虽然遇到过很多好的缘分,但也有很多不好的缘分。比如:充满诱惑的、别人对我的嗔恨等等。因此,今天遇到好的缘分,要能坦然地面对,不至于欣喜若狂;遇到不好的缘分,哪怕再恶劣,也要能够容忍,不起嗔恨心。
有很多人参观了文殊院后,对我说:“文殊院变了,环境比以前好了!还是你有办法!”我始终告诉他们一句话:“这些都不是我做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面的缘分都不行。”这并不是一句客气话,也不是一句谦虚话,而是事实。每件事都必须由大家一起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哪怕是被动的配合,也是一种配合。如果少了某一个环节,大家没有配合起来,很多事就无法完成。
总地讲,就是要感恩一切让你获得成就的善缘。这些善缘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三宝的加持。所以,“能仁拯拔。善友提携”就是要告诉大家:一切的成就,并不是依仗自己的能耐,而是因为有三宝在加持,有善的缘分在提携。因此,这篇发愿文带给我很多鼓励,让我一直有坚定的信念!
在今天,修行的人能在道上遇到同参道友的很少,能够互相鼓励朝着道业前进的并不多。然而,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一出家,就有大同参。什么是“同参“呢?就是好的道友,能够提携和帮助自己的。所以,修行人要在修行的路上,彼此做为同参道友,互相勉励,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一旦发现对方懈怠,就要马上提醒。
在世间上更是如此。你们觉得真的有知心朋友吗?有值得信任的朋友吗?不说朋友是否可靠,有时候连夫妻俩都靠不住。如果你说靠得住,那么我问你:夫妻之间能讲真话的有几个?都是你骗我,我蒙你。如果你想讲真话,首先就得保证不存私房钱。没有存私房钱的人举手!虽然不多,但是值得赞叹。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是能够互相勉励,走正道的人。而今天所谓的朋友,更多的是互相拉着去干坏事。
怡山禅师希望自己来生的生命变得更好,首先期待的就是生命中的师友缘。我希望各位也有这样的愿心,不要说等到来生怎么样,从今天起就好好发愿,希望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能遇到好的师友和同参道友,真正地“会于道上”,一生都能鼓励和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