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与压力打交道。什么是压力?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它包括感到压力时的想法、情绪、生理反应,以及你选择怎样应对压力情境。”而另一位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艾尔·赛伯特则在《寻找压力下的韧性》一书中指出,“被大部分人称为压力的东西是真正内部的、对焦虑和紧张的感觉,他们不喜欢这种感觉……而当你明白,你对工作和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受困经历的承受能力,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主观的反应时,你抵抗压力的能力就会变强。”
作为生存于企业组织的每一位员工个体,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难免跟工作压力打交道。工作压力事实上也是一种主观内在情绪体验,它包括面临工作任务、岗位履职、项目时间节点等时产生的内心恐惧感、紧张感、焦虑感等令人不太舒服、甚至是难以忍受的情绪感觉。通常观点认为,压力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长期承受压力会让人们患上各种身心疾病,因此在职业生涯中,极力逃避及避免感受到各种工作压力,就成了我们很重要的工作驱动力之一。而最新管理学及心理学研究均表明,压力并非人们内心设想的那么负面,相反,压力是一种珍贵能量与有益资源,它可以为我们所用,它能激励我们迎接工作挑战、引导我们关心和帮助团队伙伴,引领我们活出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
改变僵硬固化的压力思维模式
“如何看待压力,是能够影响你健康、幸福和成功的核心信念之一。你的压力思维模式塑造着一切,从压力情境下你感受到的情绪,到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这相应地,会决定你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被压得精疲力竭、郁闷抑郁。”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中如是说。而思维模式就是左右你思考、感受和行动的内在信念。如同滤镜一样,你透过它看待所有的一切。人们的压力思维模式通常分为两种,要么认为压力有害,必须坚决逃避或避免;要么认为压力是动力和助推剂,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勇敢迎接工作挑战,战胜工作困难。前者让我们深陷压力带来的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泥淖,让我们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内耗在逃避或防御压力带来的各种紧张难熬的身心状态上。而后者则激励我们充分利用压力激发的内在能量,奋起拼搏、有所作为。在客观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待压力的思维模式最终决定了你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结果。
下次等你再体验到焦虑、紧张、恐惧等令人难熬的压力情绪时,尝试说服自己这是自身内在的一种宝贵情绪能量,不要害怕它,相反要拥抱它、接纳它、体验它,相信自己有能力引导它为己所用,以这股能量为资源更投入地生活、工作。研究表明,那些积极看待压力情绪,并接纳和引导这股情绪至工作、生活正途的人们,会创造更加高效、充实的工作与生活。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言,“压力反应不是简单的生存本能。它植根于我们,关乎人们怎么运作、怎么相处,怎么在世界上自我定位。理解了这个,压力反应就不再是可怕的东西。它应该被感激、被善用、被信任。”
压力让我们勇敢迎接工作、生活挑战
心理学家发现,决定压力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处理压力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专注在资源上,人们更容易有挑战反应,而非焦虑无助等恐惧反应。最有效的策略包括带着好奇心去充分熟悉了解客观状况,发挥自我优势、提升自我效能感、谋求他人帮助、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既把握心理现实又能掌控客观现实,最大化接纳不确定性及未知,如此我们就会以心态平和、正面积极的良好状态迎接工作挑战。
企业教练、前思科中国区总裁林正刚在《正能量》一书中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赫伯特·霍克斯的压力焦虑解决法,那就是搜集事实、分析事实,然后下决定执行。霍克斯认为,引发压力焦虑的最大原因就是不得不在没有足够事实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因为没有足够事实数据,人就会本能地想象出很多可能发生的结果,由于无法预知确切结果,所以产生了焦虑。但当你集中注意力去搜集事实时,你就不会有时间去焦虑,而当你有了足够的事实数据之后,结果自然就清晰了,焦虑的问题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必须面对事实数据的缺乏,必须跟各种不确定性和对结果、对未来的未知打交道,此时内心的恐惧、焦虑往往不可避免。因此除了持续培养和强化我们搜集、分析事实的能力和果决执行力等压力应对能力之外,我们还必须把握更重要、更关键的一项资源——我们自己的压力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压力反应决定和限制了我们的压力应对能力,而压力应对能力又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压力反应;压力反应是内因,压力应对能力则是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又反作用于内因。
正如压力思维模式所揭示的那样,如果我们把紧张、焦虑、恐惧等正常的压力反应当成自身内在珍贵的情绪能量与有益资源,拥抱并欢迎这股能量,那么我们往往就能成功地把紧张转化为兴奋、把焦虑转化为挑战、把恐惧转化为勇气。如此我们就会拥有更多能量、更有自信采取更果决、准确的行动,从而提升自身的压力应对能力与工作执行力。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言,“无论压力是什么感觉,别再焦急地试图赶走它,而是聚焦在可以用压力给你的能量、动力来做些什么。你的身体正在提供资源,帮你应对挑战。不是做次深呼吸平静下来,而是深吸一口气,感受可以吸取到的能量。然后运用它,问问自己:‘我可以怎么行动,或者做何选择,能够与当下的目标保持一致?’”
压力和意义成正比:有意义,即意味着有压力
只要仔细观察和体会我们就会发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是我们越在意、越上心,越使我们感觉意义重大的工作、生活事项,在完成前越会让我们感受到不小的内心压力。换句话说,压力与意义成正比:有意义,即意味着有压力。我们对岗位履职、对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对项目时间节点临近都会感受到沉重的内心压力,那是因为我们非常在意这份工作,非常在意自己的工作表现及长远的职业发展;于是只能在压力激发的紧张、焦虑、兴奋、激动等内心能量下奋起拼搏、完成任务、贡献价值,从而获得团队和组织认可,收获薪酬待遇、荣誉激励、岗位成长等价值回馈。而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感受不到压力,或者采取各种举措试图逃避压力,那么可能表明目前岗位无法充分激发自身能力(相应带来的长期结果可能是我们在岗位上变得懈怠无聊),抑或表明我们误解了焦虑、紧张等压力情绪信号,在不断逃避岗位履职、项目攻关中不可避免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压力中(可能具体表现为以各种主观借口和理由推诿工作任务),自然也同时逃避了压力本身承载的工作责任、职业成长与人生意义。更加讽刺的是,在你不断试图逃避压力过程中,压力不仅不会缩小或消失,反而会不断变大变沉,直至最终压垮你。
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言,“企图逃避压力,会极大降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快乐。随着时间流逝,逃避压力的想法,会带来孤独,引起联结感和归属感的下降……心理学家把这个恶性循环叫做压力繁殖。它是企图逃避压力的讽刺性后果:耗费掉应该支持你的资源的同时(压力情绪是一种内心资源),你创造了更多压力源。当压力不断积累,你渐渐无力招架、离群索居,因此更容易依赖逃避性策略,比如企图扫清压力情境,或者以自毁行为转移注意力。越坚定地逃避压力,越容易陷进向下的螺旋。”所以在任何时候,逃避压力都不是我们的理性策略和最佳选择,相反我们应该坚定地选择拥抱压力、引导压力情绪为我所用,在压力情绪激发下奋起拼搏、紧抓机会、解决难题、完成目标,实现虽艰辛但非常有意义的价值贡献与个人成长。长期坚持努力,压力就不再会是你的困扰,相反它会成为你最忠实的朋友和同盟军。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所揭示的有关压力的一个重要真相,“压力和意义无法分割。对不在乎的事情,你不会感到压力;不经受压力,你也无法开创有意义的生活。从生命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压力和意义形影不离。秉持这样的观点,压力不会变小,但会变得更有意义。”
压力让我们融入组织、与人联结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之所以感受到难熬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心量还不够宽广,只盯着自己手头那一点,缺乏工作全局观和整体观,害怕做不好事自身岗位形象与个人职业发展会受到严重损害。而如果我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又能坚定地选择帮助同事、助力团队、融入组织,那么我们的压力负面情绪自然会转化为团结奋斗、和谐共赢的文化正能量。
也许这种观点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自己要完成个人工作任务都感觉时间、精力不够用,怎么可能还要拿出时间、精力帮助同事、协助团队呢?而研究恰恰表明,在你感觉紧张焦虑、压力无助的情境下,做些支持他人的事,会使你更能保持动力和乐观。美国组织行为心理学家莫妮卡·沃林的研究表明,“感到和他人有联系,可以降低职场倦怠,提高敬业度——这是助人带来的最大福利。”同时美国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在《快乐竞争力》一书中深刻指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更重要,而这些关系积累起来正是我们的社会资本。它不仅会使我们的情感资源、智力和身体能量倍增,还能使我们更快地从挫折中奋起,取得更多成就、感受到更大的目标感。社会联结与社会支持(社会资本)是快乐的秘诀和对抗压力的解药,同时也是人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你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多,你就越快乐;你越快乐,你获得的优势就越多。”对于员工个体来说,当你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融入团队时,你就是在积累你的社会资本、建立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在帮助支持他人过程中,你会更多感受到与人联结的喜悦乐观与感恩希望,更少感受到压力无助和痛苦焦虑。
不仅对个人,对团队亦是如此。肖恩·埃科尔指出,“团队成就的最重要预测因素就是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感受。研究表明,越多地鼓励团队成员进行交往和面对面交流,他们就越感到能投入工作,精力越充沛,也能更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任务。简而言之,团队成员在他们的社会凝聚力上投资越多,他们的工作就会产生越好的成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避免成为单枪匹马、只顾个人利益、唯我独尊的“独行侠”,而要努力成为与人联结、帮助同事、助力团队、融入组织的价值贡献者。把个人目标融入组织目标,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大的目标感与使命感,把团队荣誉和组织成就视为自身工作价值与人生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让我们拥有更深厚的组织归属感和感恩乐观的积极心态,从而持续激发奋发向上、和谐共赢的工作斗志和文化正能量。
改变压力思维模式,不会瞬间改变外部环境与客观现实,而是会改观我们看待自身工作、团队和组织等外部客观现实的眼光和体验;同时改变压力思维模式,也不需要摒弃某些情况下压力是有害的意识(比如压力使你与别人孤立、压力完全无意义等),关键是要掌握平衡——少害怕压力情绪,相信自己能搞定它,以它为资源更投入地生活、工作。当我们在主动拥抱紧张、恐惧、焦虑等压力情绪过程中,这股能量就会成为我们的坚定盟友,助力我们激发勇气希望、感恩乐观等更多内在资源、更大自信和更具创造性的执行力,迎接工作挑战、完成工作目标,创造崭新辉煌的职业生涯,活出人生丰饶风采与不凡意义。
o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