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电影《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父母拉吉和米塔为了不让女儿皮雅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把她送进名校的故事,而这所谓的名校,还仅仅是一所幼儿园而已。

看完整片下来,感叹虽然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的上学问题,但全片这位小女生的戏份并不多。真好,电影没有消费小女孩的“惨”,没有借小孩的难受来讲故事。

如果是中国导演拍,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例如,父母要搬家时,可以借搬离家乡这事,渲染小女孩与伙伴分离的悲伤。

  作为一个从乡下来的女孩,可以借此渲染和富家子弟之间的差距,营造个人落寞气氛。 跟着父母装穷人,可以渲染她作为一份子,那种不解、无奈、怨恨父母或者难受情绪……

然而,最后在《起跑线》里我们都没有看到导演要消费小孩的伤感,大部分的小孩镜头都是乐观、积极的,无论主角还是配角。

在拉吉和米塔给公共学校捐钱后,所有学生齐心齐力,给校园焕发新装,画面留给了观众一群孩子阳光积极的一面。

用小朋友的惨来增强画面氛围,是最容易打动观众,因为他们属于无辜和天真的一类人,电影没有拿这种设计来消费,我认为这是尊重和保护。

另外,虽然该片有很强的现实批判主义,针对上学难、资源分配、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包括拉吉和米塔本身那种倾慕于上流社会的作风作出了讽刺。

但从拉吉和米塔这对父母的初心来讲,更多还是正能量。

只有穷过的人,才知道穷有多难受,才有更强欲望去跳出贫困圈。即便没有达到多贫穷的状态,有一颗想出去看看世界的心也是一样的,因而才会对下一代提出更严厉要求。这是人的求生本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观看《海伦凯勒》电影至少2遍观看后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苏利文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2.海伦凯勒的爸爸、妈妈...
    李琳艳阅读 7,626评论 0 4
  • 今天我看完了,《摔跤吧!爸爸》电影。 有一位爸爸,他一心想要摔跤,得了个全国冠军。之后他退出了摔跤界,因...
    胡通海阅读 489评论 0 1
  • 模电:半导体和PN结 半导体(semi-conductor),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conductor)与绝...
    海青简书号阅读 5,126评论 2 53
  •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是一直就在身边的人 你却觉得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 亦或者见到很长时间未曾见面的朋友 感觉上...
    凡天星宇阅读 589评论 0 0
  • 《书法与盆景》(二) 书法与盆景 是我人生中 値得追求的目标 我不会 舍它而独行之 虽然我年过花甲 而我身体仍然康...
    老武家阅读 1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