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想写一篇关于生存目标的文章,源于昨夜与友人的一段对话。
友人家中变故,最近颇不顺遂。我算是从旁一路看着他挺过来,从最开始的无措,到接受,逐渐趋于平静,直至现在积极又沉稳的状态,相对已是极好。但无论面上显得多么正常,人也很难忍耐夜深人静的独处,情绪难免反复,消极想法死灰复燃也很正常。
这次,友人对过往的自己进行严厉批判:1,过去活得太自我,忽略家人需要,关心不够;2,为什么他会攻击家人,但对其他人以礼相待?如果不是前一日与家人的争吵,也许第二天的不幸就不会发生。
据我所知,这是人的通病:轻视,忽略家人。具体表现为:
1,与家人相处时间占个人可支配时间比例严重低;
2,对家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关注度占个人注意力比例严重低;
3,家人=自我天性解放和压力释放的免费永久管道;
难以理解?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1,1周7天168个小时10080分钟,你用于陪伴家人,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占比多少?(所谓陪伴,相处,指必须有互动;坐在一起各自玩手机不在此列)再计算下用于跟领导/同事相处的时间有多少?用于跟朋友吃喝玩乐放松的时间有多少?然后,排个序,看看家人在你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排第几。
2,你确切了解你的家人最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么?最近一次家庭活动时,谁的心情好,谁表现出的状态差?内在原因是什么?
同样的问题,切换成领导。你了解你的领导最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最近一次领导跟你面对面交流时,他的心情看上去怎么样,眉头皱了几次,嘴角弯了几次?
3,最近的一周内,你向家人表露生气,暴躁,不耐的情绪有几次?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情?你是否习惯性地会向家人显露你的坏情绪?在坏情绪爆发前,你会提醒自己要克制么?
同样的问题,切换成领导。你向领导表露生气,暴躁,不耐的情绪有几次?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情?你是否习惯性地会向领导显露你的坏情绪?在坏情绪爆发前,你会提醒自己要克制么?
我相信答案应该跟我差不多的应该不在少数:
1,与领导同事相处的时间远都于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2,记不清楚家庭活动时其他人的状态,因为当时我满脑子只有自己的诉求。与此相反,领导最近一次找我谈话的每句话, 每个表情我都可以回忆出来。
3,对家人,我从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曾经我称之为真性情表达,家人面前的是真实的自己。而对领导同事,我时刻提醒自己控制坏情绪,必须时刻保持稳定和平静。
我们给予家人最少的时间,最少的关注,却要索取其无限的关注和支持,并认为家人的包容和理解理所应当,且永不消失;所以我们才会肆无忌惮地挥霍。我们将最美好的时间,注意力,耐心,爱统统给了其他人,对最亲近的家人却吝啬给予。
至此,我问自己一句:那些我追寻的是否真正值得?
周末刚看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其实它讲述的是一个死后亡灵找寻回家路的故事。音乐梦想很重要,但对这个亡灵来讲,与家人在一起才是更值得追寻的事情,他愿意为此放弃音乐理想,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命。这是他的价值观,从生前到死后,也可以说他因家人而死,因家人而生。即使死后,他也对女儿念念不忘。
电影终究只是在讲忽视,我们从其中获得的启发各有不同。这部电影给予我的启发是:
1,没有家人,我真的可以独立于世,享受梦想实现的满足和名利的喜悦么?
2,家人真的只是一群不理解我,可有可无的人么?
3,家真的只给了我束缚和压迫,没有任何积极向上的影响么?家难道不是最坚实的支撑么?
如果家人对我们的意识如此重要,我们花了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去追寻的东西又是否值得呢?
这是一道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也没有给绝对的引导。只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在未来面临这些问题的抉择时,多一份犹豫和考量,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你会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