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从犯罪说起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不断拷问罪恶,拷问灵魂的让人心悸的过程中拷问出深藏在污秽中的洁白与人性。

      突然想起你解释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的是邪念,是祸根,从杀人到救赎,在放下屠刀的一瞬间已经成佛,这也正是主人公最终没有选择自杀的原因吧。

      书中一些观点我亦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对于长期受苦受难的人,他们很难信仰绝对的价值。这是否可说明中国人缺乏信仰的源由之一是因为长期封建阶级的统治,才使得中庸成为中国人处世的大原则。精神的和理智的生活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状态,当一切都时刻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中时,当他们被上帝创造,又被上帝抛弃时,伟大的人将会承受伟大的痛苦,书中索尼娅苍白柔弱的光辉显得渺小和卑微,但她却散发着人最本身的尊贵。

      纯洁的灵魂遭遇邪恶,被罪恶的火焰燃烧,他会发出光芒,这是人性的光辉,超越生命,超越上帝。对于犯罪的人,他们可能会认为犯罪本身才可以使他们更加理智清晰和意志坚强,病态本身就使得卑鄙的人习惯一切。即使拉斯科尼科夫杀死的是原则,杀死的是他自己,他的身内身外,他的灵魂和他置身的整个世界,都不会因为弱小和幼稚的善良而放弃对他的惩罚,更不是他所说的被上帝和魔鬼都抛弃的虱子。

      整篇小说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展开,即使主人公自命不凡的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式的人物,依然难以逃脱来自灵魂的惩罚,时刻承受痛苦,而罪恶的斯维里加洛夫最终选择体面的“去美国”(开枪自杀),同样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想起了选修课彭老师讲到的:所有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向上的、积极的,或者开怀大笑,或者莞尔一笑。

      我们也有和书中人物相似的各类矛盾,虽远没有作品中表现得那么疯狂,但我们同样有承担和奉献,有谦卑和牺牲,当我们身上更多的是痛苦、愤怒、悲哀、无奈时,我们就会变得不愿正视它们,而是把它们放进内心的某个角落,继续卑微的生活,当理性的“算学”思维渐渐占领了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亲情、靠近被淡化甚至消失,那么我们的心脏跳动还有何意义可言。

      让感性回归,让人成为一个人,我们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注册 GitHub 账号, 把github用户名发送给老师 chris-kerouac 2.看Git的使用视频...
    chris_kerouac阅读 1,293评论 0 0
  • 金秋已尽冬已到,千山皑皑披银袍。 百花尽杀梅孤放,一枝弱骨欺傲霜。 寒菊不懂清梅意,共邀竹兰抗冬潮。 待到明年春回...
    寒菊阅读 1,904评论 7 2
  • 《能量引爆智慧》 今日收获:销售最锋利的武器有两种:一是语言,二是思考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语言的开路,却不愿意...
    刘月企业管理顾问阅读 9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