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影婆娑情悠悠


        秋风起兮,露满芭蕉,路旁黄绿相陈的蕉叶如经幡,传诵天地间永恒的愁绪。古人云,何处合成愁?一点芭蕉一点愁,愁是离人心上秋。人生过半,历览过往,总有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事,如秋风拂过蕉林,令人意难平。

        小时与祖父母居乡村,老屋后长几株芭蕉树,记得蕉叶摇曳晚风,我倚在祖母怀中听虫鸣透窗。即使狂风暴雨也不怕,拥着祖母暖暖的手,半梦半醒间听雨打芭蕉,如听安眠曲,这样静好的岁月,于我和祖母都是此生难再。

      那时祖母年过六旬,身体还硬朗,养鸡种菜,不时和同村人去赶圩。记得她常挑些芭蕉去卖,答应会买糖回来,让我留守家中。至少有两次以上,当我问挑空担归家的祖母要糖时,她拍着自己的脑门,一脸愧疚地直说忘了,忘了带购糖本了!后来长大了,听母亲说那时的我满口虫牙,祖母是故意说忘的。近五十载过去了,现在我记忆的幕布还清晰地印着彼时彼景,温良聪慧的祖母就这样把爱吃糖的孙女不声不响地哄住了。

      祖母从我呱呱坠地即抚育我成长至十岁,十年间,我与她从未分离。祖母像其他壮族老人一样,常年着宽大的黑色唐装衣裤,当小小的我扯着她的衣襟藏在她身后时,仿佛钻进芭蕉树丛,享受硕绿蕉叶下的阴凉。

      李清照有诗句写芭蕉树: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重回故里,看到村前屋后舒展挺拔的芭蕉树,总会让我联想起祖母。

      祖母有个季仔,是同村一户人家的小孩,他出生时家中无粮,其母无乳汁哺育,祖母得知后,即从挑了一担稻谷送去,这户人家感怀于心,让小孩认祖母为干妈。祖母生养了七个孩子,日日辛勤劳作于几亩薄地,她以姐妹同情之心,慈母养儿之念,感同身受,慷慨解难。她心怀母性之慈爱,不正与南方烈日暴雨下芭蕉叶优容舒展的那一份柔美相同?祖母只是区区一介村妇,自己奋力对抗生活的炎凉,也乐于为他人遮阳挡雨。

        祖母离世已有三十余载,然而她在我心中的形象,随着我的认知视角扩展而愈发深刻。在我心目中,她有妇人之仁,也有义士之举,就如经冬不败的南国芭蕉,艰忍与朴实。

        听父亲说, 解放前夕,村庄附近驻地的解放军缺粮少食,经常进村借粮,祖母和一些有觉悟的村民一样,将家中大米和蕃薯拿出,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解放军打了借条。后来解放了,祖母欣然将手中的借条都烧了。祖母不仅奉献出粮食支持革命,她还支持高中毕业的大儿子参加革命。家里不时成了游击队员开会、开饭的地方。听父亲说,因为他大哥去参加游击队,国民党兵进村搜人,搜不到就气极败坏地把泥砂混入谷仓,顺手拎走鸡鸭就不用说了。面对这样的刁难,祖母深知其中缘由,却也没有一句怨言。至于解放后土地改革了,家中的田地归为集体,祖母淡然接受这一世事变迁,她说,不用过逃兵乱、匪乱的生活了,知足了。芭蕉树株株有心,叶叶有情。我的祖母虽然目不识丁,不识诗书,却心怀悲悯,胸有大义。

      我在远方的初秋,遥望一株芭蕉,在光影婆娑中我望见一个饱经风雨的灵魂,她的一生曾经葱绿过,繁茂过;舍弃过,坚持过;她来过,又走了,但只要有人记起她的故事,她就一直都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程岭村里有很多树,我老家屋后也有一些树,但村里的树种似乎不多,都是一些常见的品种。我喜欢一些姿态万千、花朵漂亮...
    郭艾晨阅读 3,462评论 6 32
  • 其实,香蕉一直都不是我爱吃的水果,基本上一年到头不吃一个香蕉都可以。但是就算是你最讨厌的人,在你心情愉悦的那一天,...
    丁_香阅读 4,214评论 7 26
  • 前 言 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 亲历现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力量,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起居,还...
    碧涛文苑阅读 4,172评论 1 5
  • 题记 陈寅恪先生说:“勺园一地,乃钱柳因缘得以成就之枢纽。”纵观钱谦益和柳如是姻缘的各类文章,大部分是戏说。关于钱...
    陸一山人阅读 6,963评论 0 8
  • 七律 赴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参加蓝氏文化研討交流会以记 “天下蓝氏一家人” (...
    兰光宗_63_西语_退休阅读 10,048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