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那声唤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末老同事忽然的邀约,打乱了母亲的计划,她将和好的面扣在案板上,手足无措地在家里转着圈,边转边叹气:“唉,唉,你中午吃什么呀?来不及给你擀面条了。”

      母亲完全忽略我已过不惑之年,忽略我已独立生活了20年。自母亲来我家,我基本就是一残疾人,她觉得她若不在,我就得喝西北风,恨不得烙个大饼,套在我脖子上,才能安心。

      我从手机里抬起头来:“你就放心去玩吧妈,我煎冰箱里的饺子吃。”母亲没有吱声,我也继续低头玩手机,不一会儿就听到母亲熟悉的唤儿声:“吃饭啦……”

      “哎呀妈,你不是着急走么,怎么又去做饭了……”我内疚地嗔怪着。

      “怕你饿,再说面也和好了。”母亲说完,急急忙忙地收拾着出门了。

      看着母亲的背影,吃着香喷喷的手擀面,耳边回响着母亲那声“吃饭啦”,我的眼眶莫名的有些湿润,这辈子,儿女最亏欠的就是父母,不说别的,只母亲这声唤,我该怎样才能偿还。

      有时候,听着母亲这声唤,竟能打开我记忆的锁,那一段段温情的岁月,就在母亲的呼唤里,活灵活现、一派祥和地重现在眼前。

      生于70年代的我,正赶上计划经济,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每月供应的肉少的可怜,偏偏幼小的我无肉不欢,每天闹着要吃肉,母亲便把肉切成细小的丁,用咸盐炒了,放在罐子里,炒菜的时候放几粒。哪天炒的是这样的肉菜,母亲的声音都是欢快的:“吃饭啦”……我便撒腿奔向饭桌,鼻子里仿佛已闻到了喷香的肉味儿。那时候,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就是母亲那声欢快的“吃饭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小学时,我家住在校园里,一到放学,贪玩的小伙伴们就会满校园乱跑,等到炊烟袅袅的时候,家长们就陆陆续续地出来唤崽,校园的上空,飘荡着各家妈妈嘹亮的声音“刚刚,回家吃饭……”“二子,回家吃饭啦~”,听到呼唤的孩子,不管玩得怎样起劲儿,这时都会满脸自豪、迅速起身、风驰电掣般地往家跑,在那个年代,吃饭,是一件骄傲的事。我也一边玩,一边紧张地竖着耳朵,饥肠辘辘地盼着母亲那声唤,直到听见母亲那熟悉的声音:“可可,吃饭啦!”我便刮着一阵幸福的风,眨眼就跑回家去。那时候,母亲的那声呼唤,就是生命的天籁之音。

      等到上了中学,已是八十年代末期,父母正当年,都是单位里的顶梁柱,忙碌的工作使得做饭成了负担。每日下班回家,劈柴、烧火、添煤、提水、洗菜,一系列的程序,总是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满脸疲惫的母亲,吃饭这事,对我而言,忽然有了些沉重的味道,可每当我和弟弟想要帮忙,母亲便说,不用,你俩好好去看书。我俩乖乖地,回到屋子里,各抱一本书,静静地阅读。耳边盼望着母亲那句“吃饭啦”,那意味着,辛劳的母亲能休息了。

      后来,读大学、上班、成家,离开了母亲,很多年没听到母亲那声“吃饭啦”,生活越来越好,却总觉得缺失了一种味道,那是母爱的味道。

      直到去年,母亲回来住到我家,这熟悉的“吃饭啦”,总算再次飘荡在耳畔,我这心里也圆满起来,就像双脚踩在了大地,那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1.成书年代 在西周初期~春秋中叶,《颂》、《雅》为西周所作,《风》多产生于春秋前、中期。...
    目横竖田阅读 964评论 0 1
  • for(var i in arr){}i为索引 splice(index,1) 只针对索引数组 arr.lengt...
    laidian阅读 136评论 0 0
  • 题目1:如何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出现在窗口可视范围(浏览器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肉眼可视)。写一个函数isVisibl...
    peaceChierdo阅读 183评论 0 0
  • 一个进入神庙的人是为了自已的解贬低自己的骄傲,忏悔自己的无用,祈求宽恕。人们在可怜的谦卑中找到满足感。在上帝的处所...
    CNBLUEone阅读 2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