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千年堰坝的当代启示
海曙区坐拥“三江汇流”之利,它山堰“分洪保灌溉、利民不争利”的古代治水智慧,恰是共同富裕“为每个人开渠引流”的生动隐喻。这里浓缩了宁波千年文脉(天一阁藏书文化)、山水生态资源(四明山与月湖)、特色产业集群(机器人智造与蔺草工艺)及非遗传承基因(草编与茶药文化)。立足“共同富裕是让每个人的价值发挥与回报形成生态价值链”的核心理念,本方案以“共富链”为架构,构建“思想-产业-人才-管理”四维协同的共富生态,绘就“人人因价值绽放而共富”的海曙图景。
一、思想格局:文化铸魂,激活共富基因
海曙的共富之路,始于文化底蕴的创造性转化:
它山堰的共生哲学:古代水利工程“分洪利民”的智慧,演化为区域协作机制。例如建立“物质+服务”双轮驱动救助体系,覆盖37项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情感支持、社区融合等举措兜底弱势群体,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一人。
天一阁的开放精神:“藏以致用”理念催生“书香产业”赋能计划,打造“南塘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统筹乡土产业与休闲旅游,带动农民增收。
阳明心学的实践伦理:王阳明“致良知”思想融入现代工匠精神,塑造“专曙”服务品牌(善育、优学、健康、颐养、安居、保障),建成20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1.3万老人安装“一键通”话机,解除价值创造者后顾之忧。
四明山的生态伦理:依托龙观乡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首创乡镇级GEP核算机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如“红曙团”平台推动1.2万吨高山蔬果“下山进城”,绿水青山成为村民“绿色银行”。
二、产业格局:特色赋能,构建共富产业链
智造升级链:机器人+生物医药的硬核输血
工程师创新集群:依托全省首个工程师人才服务中心,吸引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入驻,促成企业与14国技术对接。实施“制造业双三十头部企业培育计划”,形成机器人、生物医药(三生生物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道地药材(浙贝母标准化种植)三大集群,构建“龙头研发+小微配套+农户原料基地”链条。
非遗工坊价值链:推广“企业订单+工坊生产+农户编织”模式。如集士港镇“金丝传承”共富工坊,通过草编培训带动村民暑期创收超5万元;古林镇“蜃蛟米食”工坊依托4500万元农事服务中心孵化灰汁团等特色产品,农民增收30%。
农文旅融合链:从茶药飘香到全域风景
茶药康养价值深挖:打造“种植大脑+未来农场”数字化平台。如章水镇里梅村蓝莓基地融合樱花观光、茶艺体验,形成“茶园种药+茶旅观光+茶疗康养”三位一体模式,带动农户人均月增收500元。
文旅轴线城乡串联:规划“三廊三区”空间——姚江南岸数字文化走廊(梁祝文化园+数字影视)、奉化江北岸时尚智造走廊(纺织机器人云定制)、四明山生态文旅走廊(它山堰世界灌溉遗产观光),通过“精特亮”工程链接城乡资源,2022年乡村旅游收入增长17%。
非遗重生链:工艺传承到品牌溢价
非遗IP活化:建立“仲一草编”工坊开发金丝草帽文创,搭建“红曙团”城乡直供平台,由“红色经纪人”对接高端市场,草编产品溢价超200%,
沉浸式体验增值:在鼓楼沿、南塘老街等街区植入“宋韵茶宴”“药香馆”场景,“一日匠人”体验课吸引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
三、人才格局:价值引领,打造“海曙名片”
以“人人因价值闪耀而共富”为导向,构建四类人才生态:
工程师智库:翠柏里创新街区开展“XBOT PARK科创训练营”,孵化28个智能项目,推行“工程师职称直通车”为技工提供晋升通道。
乡贤力行者:激活乡贤“三熟优势”(熟乡情、技术、市场),如洞桥镇乡贤担保贷款1亿元推进新村建设;龙观乡贤罗圣军改造50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
非遗传承人:设立“草编大师工作室”,洪亚儿等传承人培训农村妇女超300人,就业率90%。
青年创客群:城南未来社区打造“飞鸟骑行”“仲一咖啡”等业态,联合宁波大学开设“农文旅融合MBA班”培育复合人才。
四类人才形成闭环生态: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青年创客创新业态,乡贤联通资源网络,共同驱动“技术造血-文化输血-业态反哺”的循环。
四、管理格局:协同共治,创新共富机制
推行“四直四共”工作法,构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政企直通(经济共兴):建立“亲清在线”平台解决企业堵点117项,设立经桥服务中心等五大平台提供外贸全链条服务。
供需直连(收入共增):通过“农夫市集”“红曙团平台”助销农产品超150万元;“妇女技能帮扶”计划培训育婴师等岗位,实现“培训即上岗”。
服务直达(资源共享):组织民主党派医疗队下乡义诊超6000人次,推行“慢性病老人身心养护”等项目覆盖山区。
全域智治(空间共建):依托“精特亮”工程统筹城乡——老城复兴改造秀水街等7条历史街区,乡村振兴推进“未来农场”数字化农业及高桥共同富裕安置项目。
五、共富模式:“五链融合”生态架构
融合四大格局,构建自循环的共富链:
需求链:通过“民呼我为”平台精准识别养老、就业等城乡需求。
资源链:整合文化(天一阁)、产业(工程师智库)、生态(四明山GEP)资源。
价值链:以融合产业创造增值,如草编溢价200%、茶旅康养收入倍增。
服务链:“专曙”六张名片覆盖全生命周期,保障一键通养老、跨省医保结算。
政策链:“四直四共”机制保障,如亲清在线平台、共富基金结对2230户低收入农户。
运作逻辑:需求链触发政策链 → 政策链激活资源链 → 资源链赋能价值链 → 价值链反哺服务链 → 服务链优化需求链,形成闭环生态。
结语:海曙之治的共富底蕴
海曙的共富实践,是让千年堰坝的治水智慧化作“为每个人开渠引源”的当代治理,让天一阁的墨香晕染成“书香赋能乡村”的创富图景,让四明山的层峦叠变为“生态与经济共生长”的翠绿银行。在这里,草编工坊的指尖艺术、机器人车间的智造光芒、茶山药田的馥郁芬芳,终将汇成一条奔涌不息的共富之河。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 先贤之言,恰是海曙共富链的注脚:当每个海曙人的价值溪流自由汇入,这条大江必承载“藏富于民、堰通天下”的千年理想,奔向共同富裕的壮阔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