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讲话放重点语气就会觉得ta针对你;自己做错事会怀疑自己;你对别人好,别人没有以相同的热情回应你,就会觉得别人在排斥你;天下雨了,自己没带伞,会觉得连老天爷都欺负你,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开始自怨自艾,感觉全世界都抛弃自己了。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慢慢的ta 会变得自卑,再慢慢地就会害怕接触人群,害怕接触世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臆想里,到最后慢慢走向封闭、走向抑郁、走向极端。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都是很敏感、很脆弱的人,一个人的性格大多受ta从小所处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但与家里是否有钱关系却往往相反,小时候在农村上小学,班里有一小部分家里条件相对好的同学,大部分家庭条件一般的,还有小部分家里条件很差的。跟他们玩的时候能很明显感觉出他们的性格差异,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同学。一个家里条件很好,爸爸是村里的书记,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那个时候在农村的绝大部分妇女都要出去务农,家里不种地的已经算是富裕家庭级别了,他家在大部分同学眼里是富豪级别,但跟他玩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出他并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那时是觉得他觉得他家有钱,并不屑于跟大家一起玩,平时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也从来不主动发言,当然,他成绩也一般般,反正就是不合群,不喜欢说话,我们都以为他是嫌弃我们家里穷不愿意跟我们玩,所以我们谁也不主动找他玩。班里还有一个同学家里算得上是班里最穷的了,连学费都是赊的(那时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他性格开朗,爱说话,成绩也很好。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学到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他很主动举手自己起来造句子,他说:虽然我家很穷,但是我家生活得很幸福。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爸爸很爱他妈妈,也很爱他和他姐姐。那时老师叫我们为他鼓掌,我只是觉得很奇怪,爸妈相爱,爸妈爱孩子不是应该的吗?有什么好表扬的,但是越长大才越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不合群的同学他爸爸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出轨了。
他不合群不是因为他不想合群,而是他不知道怎么融入我们,从小他妈妈跟他说要争气,不然他爸爸会不要他,不要他妈妈。当自己的母亲得不到父亲的关心呵护,得不到尊重的时候,当母亲成为家庭里的弱者时,他就知道,这世界是不公平的,爸爸不会无条件为妈妈为自己付出,如果你想得到些什么,就得另外拿些东西来换,两者间还必须有相对的份量,自此,他的安全感开始缺失。父权越重的家庭,孩子自主性越弱,常年生活在父亲重压下,忍气吞声,永远不可能有发言权、决策权,在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要么脾气暴躁,要么胆小懦弱,但都会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安全感。
如果从小爸妈相敬如宾,家庭事务无论大小都一起决定,更甚至连小孩子也有投票权,从小他们就处在一个被大人尊重的环境,从小他们就知道自己投的票会直接影响事情的发展走向,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就会越来越体现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他们会慢慢形成“我很重要”的思想,所以他们开朗,活泼,敢于表现自己,容易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归根结底,父母的相处方式决定了孩子心理发展走向,如果你遇到缺乏安全感的人,你就能猜到,ta的原生家庭绝对不和谐,大部分缺乏安全感的人,ta不缺钱,甚至家里很有钱,ta 只是没有爱而已,不被爱,也不懂得怎样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