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道理,跟禅一样,可以用比喻的方式讲出来。小时候听过很多这样的类比的故事,当时很奇怪,为什么世界好像可以被简单的故事所描述,这些故事又是如何编出来的呢?其实并不是先有了故事,而一定是先有了世界的规律或者人的规律,这些规律被一个人所察觉到,然后他发现这些规律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很相像。于是就有了故事。
我们过去所做的,一直把物质和精神分离开来,好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尤其是人的意志和灵魂,超然于世界之外。可是人死了,精神也消失了,精神好像是物质的一种附加物,一种附属产物。我们并不知道动物是否有精神,可是从它们的行动来看,似乎和人差不多,只是比较简单。既然动物也可能有灵魂,那么灵魂就可能不是人专有的。既然动物有灵魂,那么更简单的动物也可能有灵魂。到底多简单的动物就产生了灵魂或者意识呢?有神经系统的时候,有脊椎的时候?还是多细胞就有简单的意识了?
当我们失去一条胳膊的时候,意识还是完整的,看来意识主要还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只是在一部分动物中有。第一个产生大脑的动物,怎么会进化出如此先进的东西呢,真是一个伟大的跨越。意识是大脑的产物,也可能是大脑这些物质活动的产物,其实有的时候就很难将物质和精神分离清楚了。
有本书叫做秘密,讲的是意识的吸引可以会产生物质的吸引。如果我们能简化我们的生活,把精神当作是特殊的物质,那么精神也就应该服从物质的一些规律。
对于物质世界来说,有些规律是普遍成立的,例如逻辑。那么在精神中,逻辑也是成立的。当然物质世界的运行不会出错,一件事物通常都有一个特定的结果。但是人的精神却会出错,会在大脑中生成错误的概念和推导。以至于芒格还特别建立了一套防止错误的方法。
为什么在精神中有错误和悖论,在物质世界就不能有呢?或许在物质世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是说像笛卡尔说的那样,完满是神的迹象,物质世界是圆满的。但有些杂念和干扰进入了我们的思维,导致产生了错误。
但我们所说的错误,并不是让物质世界的因果规律发生改变,而是说我们的思维错误地理解了世界的规律。有的时候这些错误的思维需要很长时间来验证,甚至一辈子也怀着这样错误的方法。
当然在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以改变的东西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或者本原,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有可能过时,因为那些我们作为基础的东西一直在改变。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呢,那就是世界的规律和人性。当然人性也可能是根据时间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读历史,发生有很多相似的事在不断的发生,这正是历史的规律。
当然我们要学会思维的法则,根据笛卡尔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有求真、分解、排序、复查。这些东西好像可以和数学结合起来,解决难题好像也是这样的方法。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甚至整个世界都是有相同的规律。不过在特定的领域,这些规律通常能够细化。数学方法可能就是数学领域的细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思维,可能就是道德准则。
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就有了通向目标的方法和规律。当然遵循宇宙本身的法则,对我们完成目标是很重要的,否则只能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