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八月光,九月出。近来诸事发生,以负面居多,实在不愿全去听闻。可是,尘世事故总不免传入耳来。假疫苗事件、滴滴顺风车事件、长租公寓企业哄抬租金事件、自如甲醛事件......这个夏天,好不热闹。
涉及公众安全的社会性事件不断在发生,一次又一次引起轩然大波,而丝毫不见减少之势。不禁想问:只顾赚钱牟利,置公众安全于不顾,难道这就是企业的行商之道吗?
细细想来,这绝不是偶然事件,它或已成常态。
自“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的理论在坊间广为流传之后,中国的社会发展思维被注入了一剂清新剂。但凡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随着政治思想路线的改变,中国社会工作重心快速的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上。随着而来的,便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角。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实力的提升,更多的资本注入到经济发展的行列当中,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在资本的助力下实现了快速繁荣。而国家也顺势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于是全民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员参与进来,以黑猫白猫之姿态,快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
他们大谈理想、谈本领、谈创新、谈奋斗,谈商业模式、谈盈利能力、谈资本运作。每个企业与每个创业者都把十足热情、全部精力融入到企业的商业发展之中,但这中间似乎缺少了一点东西。
不断的追求商业利益,将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置之不顾,把商业发展建立在损害社会公众安全之上。他们缺少了一份社会责任感,缺少了一份企业责任感。
长此以往。只为逐利。细思极恐。
二
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初入学时,老师所讲。
王蒙所住申城汉乡,边陲之地,山高水远。汉乡如王蒙这般的升斗小民,约莫二千余人。众乡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怡然自乐。
每月逢一十五日,月盈之时,王蒙必停耕半日,办两件大事。其一,在日初上时,去庙里焚香,祈求风雨调和、家人平安。每祈福完毕,总心有所归,甚是满意。倘若争得头香,更是言不尽的欢喜。
这第二件事便是赶集。祈福之后,王蒙会遛进与庙府仅一墙之隔的街市,逛个心满意足。
每月十五日,也是汉乡极热闹之时,汉乡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会聚集于此。街市之中,十里八乡的特产、应景时蔬、茶酒器具、油盐酱醋、稻米谷物、时兴衣衫,应有尽有。
在置满琳琅满目物品,人声喧闹的街市中,王蒙时而驻足观望,时而与人攀谈。来来回回,定要逛个三遍之多。待到大地向暖,意兴阑珊之时,王蒙便会走进街角一家号为“蔡记米铺”的老字号米铺,为全家族购足一月食的大米。而此亦是王蒙此行最重要的事情。
这日,米铺小伙计在为王蒙量得一斗米之后,掌柜停下手中事务,走过来,用一把红木戒尺削平斗内隆起的大米,用隆起处之米,填补斗内凹陷处,以保证所盛之米分量充足。王蒙视之,虽面色不改,心底却甚是满意。
随即,王蒙递出银两,交于掌柜。于是银货两讫,买卖成交。
正当王蒙拿出包袱,欲将米打包带回之际,掌柜另在米筐中氽少许米加在王蒙面前的米斗之上。眼见米斗之上,被抹平的米表面鼓起一撮“尖头”,王蒙难掩喜悦之情,如往常那般,面露笑容,连声向掌柜的道谢。
这一小撮添头,于王蒙而言,受用至极。自从第一次得到掌柜的添头后,王蒙便认准了蔡记米铺,从此再无更换。每次回到家中,与五兄弟分米之时,总也免不了将掌柜的夸耀一番,并显摆一下自己的社交技能。
于掌柜而言,以添头捕获人心,已成习惯。作为商人,他深知这一点添头有益无害。客人受用,生意长久,大有益处。
其实,在申城汉乡,以添头作生意噱头,招揽顾客的商号为数不少。但凡汉乡生意人,总给客人一点添头。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添斤加两;博得客人赞许与肯定。
三
第二个故事,去年冬时,母亲所教。
年关将近,家家无不大肆采买,以往冷清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邻里间讨论也多了起来,“鱼买了没?”、“姓王的那家肉新鲜”、“你家每年都买白酒吧”。诸如此类,无不围绕着储备年货。
可能大家觉得,不管怎样,年总还是要过的。
每年春节之前,母亲总叫我随她去街市中淘货。而每次她都会带我去一家固定的超市,起初几次并不在意,毕竟我只负责提货付账。后来,次数多了,我便“为什么老区这家店”随口问了一下母亲。
母亲说:“我每次都来这家店,跟老板都很熟了,能买的都在这里买了。每次我来,不管买多少东西,那怕几块钱的东西,老板都会送点东西。纸巾、棒棒糖、方便面、饮料啥的,有时候买的多了,还送一瓶醋、一袋盐之类的。另外还给我积分。”
“你看,旁边那几家。买再多东西都不会送你点啥,也不便宜些。而且呀,人家态度也不热情,所以我就不去。”妈妈小声的补充到。
慢慢的,我也渐渐的追随母亲的习惯。而且,经过自己的亲身对比,发现确如母亲说的一般。虽然送的东西我并不看重,但这好比是邻居给的一颗糖,在乎于情,在乎于长久。
后来,回到工作的城市。平日吃饭,周末买菜,我也都认准一家,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会跟老板熟络,老板会送葱送蒜、送饮料,会与你畅谈生意、生活。与此为邻,与人相悦,你在乎的或许真不是那一点蝇头小利。
四
故事一与故事二皆是“无商不尖”故事里生意人与顾客的故事,最朴素的商与客的故事,也是二者之间建立亲密联系的最有效的方法。从古至今,生意皆是如此。
做企业虽远不止做生意这般简单,但它只不过是生意的扩大化、复杂化。二者本质终不变,无不是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稳固纯真的情感交互。
民间生意人都知道,企业家能不知道吗?
他们知道。但他们漠视,他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牟取资本的道路上狂奔,无视了这些的存在。他们逐利,忽略了让利于客。
这,无可厚非。
可是,怎么能连基本的社会责任感都要去践踏,把商业牟利建立在危害公众安全之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趋利,无可非议,但开办企业是将社会资源的有限聚合,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公开互动,它万万不能践踏那份社会责任感。难道作为精英阶层的那些企业管理者,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也知道,但他们仍然选了漠视。在追逐商业成功的道路上,那些精英阶层选择漠视普通民众的安全。他们大谈企业理想,个人梦想,拿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视如草芥,以盛气凌人的姿态行使着精英阶层的话语霸权,俨然走到了社会民众的对立。
这,不容饶恕。
谈理想,谈本领,谈创新,谈奋斗。谈商业模式、谈盈利能力、谈资本运作。先谈一谈企业品格,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参与吧,别把民众视作随意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