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告诉我们:“要想健康,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是,去工作;第二条路是,去爱。当然,还可以有更美好的第三条路,就是将前两条路相结合,即跟爱的人在爱的地方做爱的事业。”
卡耐基给女性的忠告里,提到三个“千万”,即千万要工作、千万要经济独立、千万要精致。
概括起来,人生的成长轨迹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依恋
该阶段就是从刚出生到走向独立的阶段。新生儿要想活下来,需要依赖成人的照顾,对日益照顾的人,他们有着超强的依赖。同时,他们会拿出自己的全部爱予以回馈,认真而专一。3岁前的孩子,对一个人的依恋更甚。尤其是全天陪伴照顾的全职妈妈,更容易被孩子粘着,甚至连倒水喝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个阶段:独立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3岁时母子会经历第一次分离,进入幼儿园;6岁,孩子会独自背上小书包,开始6年的小学生活;12岁-18岁,孩子进入中学,需要住校;18岁后,孩子进入大学;毕业后,他们要恋爱、赚钱、求职……
孩子从依恋逐步走向独立,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分离过程。剥夺了这个过程,家长不放心、不忍心,包办过多,界限模糊,就可能培养出缺乏生存能力的寄生啃老一族,虽然成为寄生虫,原本不是孩子的错,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独立自主。
究竟是什么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无知的爱!
这种爱是意把双刃剑,以爱之名,刺向彼此,痛,却难以启齿。
第三个阶段:互赖
在这个阶段,亲子会在独立、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出共赢的合作关系,即我的生命里需要你。
万事不求人的个人时代已经过去,太过独立、强大、全能,只能让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只有重视对方,给他人提供贡献的机会,才能成功地建立联系。比如,今天去找A邻居,你家有刮皮刀吗?我家的突然找不到了,借我用下。下次邻居家蒸包子,发现酵母粉不够,过来找你们一凑齐活。明天朋友送的桃子吃不完,送给A邻居一些尝尝鲜。邻居家包子一出锅,就给你送来一盘。一来二去,就能建立两个轮回的联系。大家熟络了,见面笑吟吟地打声招呼,一天的心情都会跟着好起来。
不求人,也是一种选择,但做了10多年的邻居,互相都不认识,难道不感到孤独?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所谓归属感就是,我有所归属,我是被爱的、受欢迎的;价值感就是我是重要的,能够做出贡献的,对他人有用的,被需要的。只要理解并达到了“互赖”阶段,无论是家庭关系、邻里相处,还是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都能收获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在周星驰的老电影《喜剧之王》之后,有人向女性朋友发起一场投票:
男人对你说:“我爱你。”和“我养你。”你更喜欢哪一个?
仔细分析两句话背后的含义,便能理解为什么“我养你”的票数远超“我爱你”。因为“我爱你”意味着彼此独立、尊重、平等,而两人相爱到结婚到厮守一生,需要的是“互赖”;而“我养你”的背后是“我爱你”,同时还表达了我已准备好、等你依赖、被你影响、任你需要的意思。其实,“我养你”给了我们两个选择,一个是让他养,一个是不让他养,你始终有权决定自己要什么。有人养固然更好,但无论是经济还是心灵,绝不能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从冰山的角度来讲,“我爱你”表达的是对你的欣赏和爱慕之意,而“我养你”表达的是人人需要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为了活好自己,让智慧绽放,首先就要将自己提升到“互赖”的高度。然后,带着感恩的心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真诚且好奇地面对且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和每件事。如此,我们的人生就能自然地绚丽绽放。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