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我一样,长期被拖延症折磨着,那么《拖延心理学》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拖延er”一读的书。
读这本书时,每当眼前的知识点和过去的经历不谋而合地碰撞,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就像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相见,嘘寒问暖,不甚唏嘘;偶尔又像一把锋利的刀,把千疮百孔的精神毒瘤一个个剜下,痛,却带来后生。
一、我们为何拖延?
人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觉,害怕自己无法在根本上被接受。
拖延不是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既和我们生理息息相关,又牵涉着复杂的心理的问题。
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我们的身体、大脑已及遗传基因,大脑尤其是一个惰性“宿主”,稍不留神就让我们拖了又拖。
并且,“人脑对未来的期待是以过去所习得的东西作为参照的”,过去发生的种种创伤会以“累积性创伤”呈现在现在的我们的面前。
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形成拖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不够协调,孩子最后多少会感到自己有所缺失,没有权利去追求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这给拖延问题的产生制造了机会。
而且,缺乏自信、家庭所处的文化层、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家庭倾向等,都是形成拖延的其中原因。
孩子缺乏自我感的基本支持,就会造成内心的恐惧,从而拖延。
许多人拖延不过是因为害怕失败,或者是对未知的结果的恐惧,从而一再拖延,不去行动。
现在很多人身体成熟,生活独立,但内心可能还住着一个害怕失败、害怕期待、害怕别人眼光的小怪兽,让我们有时感到脆弱和害怕,从而拖拖拉拉,以缓解自己的情绪。
二、如何解决拖延这个问题?
1.需要培养两种心态
人面对失败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mindset)。
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容不得任何情况的任何错误;而成长心态的核心信念则与固定心态截然相反——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聪明、更优秀。而成长型心态允许我们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
拖延者往往多是固态心态,害怕失败,害怕风险,而不能像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去追求挑战,充实、提升自己。
在拖延者的心中,自我价值=能力=表现。
一个表现不好,就会担心其他人评判他没有能力,也就得不到价值上的认可,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很危险的。
所以,拖延者站在成长心态上看待问题,是拆解自我价值感等式的一种方法。
并且,拖延者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立下高要求时,是为了让自己取得进步,还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挫折而设立标准?
我们应当去关注自己学到了什么,对什么感到兴奋,提升了什么,而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
2.不给未来“打折扣”
轻视未来就是对时间感知失去平衡的一个例子,它会给现在制造麻烦。
当一件事或者一个目标其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那么它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
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比如为周末观看决赛购买一台大屏幕电视机,则感觉上去更为清晰紧迫。
因此,即便现有的目标没有长期的目标那么重要,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被称作“未来折扣”。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给自己设置现有的、近距离的目标,那么当时间临近时不足已我们再去做更好的计划或解决方案。活在当下,去解决手里最继续的事情,对于拖延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3.不要沉迷于主观时间
我们的主观时间感是在生活中不断变化的,拖延者总是沉迷在“青少年时间”。
就像王小波写的那样,“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因为在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时间似乎是永恒地、长长地延伸到了未来,后来我们才明白: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最近周围发生的事更是让我明白,生命终会有一个终结,或早或晚——或,某一个不确定的瞬间。
认识到时间的有限性才是成年人必须要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接受过去,也看清生命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虽然很难,但是我们终究要面对。
不妨每天问自己:我用我的时间做成了什么?我还剩下多少时间?我想怎样度过这段时间?
4.储存自我诚信
当拖延者被理由和情感困住时,往往会陷入拖延的泥沼中,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滋养了缺少诚信的感觉,这会让拖延者生活在不安中。
只有不断认识那个拖延外的真实自我,培养自己的弹性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按照本来面目生活,而不是按照你所希望或者你认为的样子来接受自己。
5.“20分钟记录法”
在有限的时间(20分钟)内将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种不停顿、不判断和不做修饰的方式书写下来,去记录自己,发现某些没有被自己意识到的想法,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因为,人80%的大脑活动是发生我们意识之外的。
尽量多观察自己的表现和想法,并观察它们如何影响了行为,而哪些借口只是我们为了逃避内心的不舒服和恐惧。
克服你对开始做一件事的反感,不是为了证明你自己,相反,它是延伸自己的一种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被大脑和潜意识蒙蔽了行为,与其相信借口,不如直接采取15分钟的行动。
6.学会接受有益于你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在遇到困难时,接受来自他人的支持。
1)选对人(近朱者赤);
2)做一个公开承诺(就像我每天和大家一起打卡);
3)一起制定计划(与别人一起优势互补);
4)在被困住的时候寻求帮助(虽然是我最不擅长的事,学会解脱自己);
5)共同工作,相互监督;
6)平行式做事法(加强社交联络);
7)社交奖赏;
8)跟所爱的人相处(首位原则)。
7.学会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追求
如何判断一件事对自己是否有益呢?没有帮助或并不十分重要的事,让我们走下坡路、精疲力尽、降低生活质量的人事。
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在时间管理上,要充分运用“二八原则”——20%的重要事务产生最大的影响,而80%不过是生活琐碎,学会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务说不。
与那些产生负面影响的人保持距离,比如那些传播负能量、喜欢闲言碎语、喜欢评断是非的人,限制或尽量别和这些人待在一起,或者迫不得已需要在一起时,培养出内心的隔离带,避免其言行举止影响到自己。
生活很忙,余生很长,不拖延的生活一定很酷。
至此,我学着尊重自己,接受自己和周围的不完美,
去爱、去勇敢探索世界,去追求自己的爱好,
建立自信,学习新的知识,
总有一天,我会打败小怪兽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