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心机婊卡米拉后,戴安娜为何一败涂地,甚至输掉性命?(下)

文/麦大人

04

经过反复交锋,王妃终于领悟到,无论她多么在乎和努力这段感情,她和王子之间都不可能有圆满的结局了。

与其拼命取悦别人,不如好好善待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从此以后,她和王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偶尔在一起的合照也是不伦不类,你朝左,我向右。

王子继续和卡米拉打的火热,戴安娜也和其他男友在一起约会,据可以统计的数字,王妃的男友不少于7人。

1992年2月,查尔斯夫妇一起出访印度,那天正好是情人节,按照惯例,王子和王妃要献上情人节之吻,以示恩爱。

不过当王子嘴巴伸过来的时候,王妃却把脖子一扭,王子被无情地拒绝了,现场的摄影师和数千围观群众目睹了这一幕。

同年,两人正式分居。

之后媒体不断爆出他们互相诋毁,抹黑对方,实在有损皇家颜面,最终在女王的勒令下,戴安娜和查尔斯解除婚约,但仍保留“威尔斯王妃”的头衔,每年有40万英镑的收入。

没有爱情的婚姻,终将不堪一击。

尽管戴安娜一生都没有得到她所渴望的爱情,但她却把所有的爱倾注都在两个儿子身上,剩下的献给了全世界的慈善事业。

在哈里王子的眼中,妈妈是一个顽皮的家长,她会来看我们踢足球,然后把糖果偷偷放进我们的袜子里。

戴安娜并没有禁锢两个孩子的生活,而是让他们像同龄孩子一样,带他们去看电影,吃麦当劳,逛迪士尼乐园,玩刺激的水上项目…

她把如何尊重别人,享受生活的快乐一起传递给两个孩子。

不仅如此,王妃一直出席各类慈善活动,积极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帮助无家可归的穷人,鼓励吸毒者远离毒品的危害等等。

80年代的艾滋病肆虐成灾,人人谈虎色变,她却亲自到艾滋病医院看望病人,握住感染者的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关爱。

戴安娜的行动影响深远,极大消除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除此之外,王妃还到非洲积极开展反地雷运动,在她去世3周前,依然穿上防弹衣和面罩,亲自踏进安哥拉地雷区,慰问那些误踩地雷的受害者。

在戴安娜的推动下,国际反地雷组织蓬勃发展,获得了60多个国家及团体的支持,并出台了反地雷国际公约。

戴安娜并不是政治明星,完全可以不去做这些事,但对她来说,只要能给别人带去一些温暖和慰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就像一个天使一般,出现在需要帮助的每一个角落,力所能及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05

1997年8月31日,这是一个悲伤的日子。

当天,在“狗仔队”的围追堵截下,戴安娜王妃和男友多迪为摆脱摄影记者的追逐,在巴黎发生严重车祸,年仅36岁的她就此香消玉殒。

一时之间,整个英国陷入了失去一位传奇王妃的悲伤海洋里,戴安娜曾居住的广场前,铺满了人们寄托哀思的鲜花和戴妃头像。

多年之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威廉和哈里透露:

“在戴安娜出事前的几小时,她曾从巴黎打电话给两兄弟,只是当时他们玩得投入,没有好好和母亲说话就匆匆挂了电话,谁曾想到这是永诀…”

在往后余生里,王子们只能一遍遍回忆与母亲度过的快乐时光。。。

曾经,母亲播下的慈善种子,如今已在两兄弟的心里生根发芽,他们共同继承了戴安娜王妃的遗志,把这项伟大的事业传递下去。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慈善机构,哈里王子负责运营,也去非洲扫雷,看望病人,关注弱势群体,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2005年,卡米拉终于获得女王的许可,如愿嫁给了查尔斯,不过不是以王妃的称号,而是以“伴妻”的名义。

不过,即使戴妃已逝,在后来的人生里,卡米拉依然活在了她的阴影里,不管百姓还是王室都不喜欢卡米拉。

每当卡米拉出现的时刻,人们依然不会忘记高贵端正、优雅美丽的戴安娜。

只是不知道,这场人生的较量,卡米拉真的赢了吗?


06

戴安娜的人生,充满着悲情色彩。

有关她意外死亡的原因,20多年来依然众说纷纭,比较多的一种观点是,她遭到了王室派来的特工谋杀。

但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重点,我想表达的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根源,或许从小就已经埋下了。

1961年,在英格兰东部的一个庄园里,斯宾塞伯爵八世家的小女儿出生了,她就是戴安娜·斯宾塞。

然而,在此之前,伯爵府已经连生了两个女儿,父亲急切盼望有个继承自己爵位的男孩,依旧落空了。

因此伯爵夫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去医院接受各种检查,在家也经常遭人歧视,所幸在3年后,她总算生下了一个男孩。

不过这依旧无法挽救这段婚姻,在戴安娜8岁那年,母亲失去了她和弟弟的抚养权。

对于父母的离婚,小戴安娜很难接受,她后来回忆说:

“听见父亲掌掴母亲的声音,我躲在门后不敢出来。”

后来,她学会了照顾弟弟Charles,体贴别人,虽然生在贵族之家,但她从来不摆架子,经常跟贫民家的孩子玩。

一年之后,戴安娜极不情愿地被父亲送到私立学校就读,这让她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对她日后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学校,戴安娜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唯一的兴趣就是跳芭蕾舞,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这和查尔斯王子接受的皇家教育完全千差万别。

其实她和查尔斯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王子喜欢阅读,而她喜欢芭蕾,王子喜欢古典歌剧,而她喜欢流行音乐,王子性格内向,而她活泼好动。

他们一个喜静,一个好动,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最重要的她想要一个温暖的家,而在等级制度下成长起来的王子,很难满足她这个愿望。

正如那句话说的,三观不同,不比相融;人生苦短,何必纠缠!

所以,他们的矛盾冲突已注定了悲剧的结局,而童年生活的不幸,更成为戴安娜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她极度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爱。

心理学认为,越是缺乏爱的人,越是拼命获取爱的滋养,后来她不断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代偿。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深以为然。

戴安娜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嫁给了冷酷无情的查尔斯,嫁给了冰冷严苛的王室。

假如她不是王妃,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斯人已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样的讨论已经不再重要了。

20多年后的今天,全世界亿万人民依然在祭奠这位早逝的英伦玫瑰,就像她从未离开过。

她的一生,既短暂又璀璨,既可敬又可怜,仿佛流星一样照亮夜空,为那些赶路的人带去一抹微光。

别了,早已凋谢的英伦玫瑰!

别了,永恒的戴安娜王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