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注定会越来越好的2个特征

五一假期你们过得怎么样?

今天是假期的倒数第二天,天气转凉,我窝在家里看了很多很多的《杨澜访谈录》。

我试着从这些牛人身上,寻找某些我们普通人没有的特质。

给了我明确答案的是,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

图源:Unsplash

以下这段话是他们访谈的内容(摘录)。

杨澜:你的同事们说,似乎你的前方总有一束光,一直吸引着你不断向前奔跑,是什么东西呢?

王石:第一点就是你的好奇心,我觉得我的好奇心还是非常强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呢,就是自我不满足。你可挑战可体验的东西非常多。

杨澜:那你在追求什么呢?

王石:生命不是你去拉长它,而是宽度,感觉你的生命一下丰富起来了,你说幸福也不是,就是感觉很愉悦。

当王石的这段话在屏幕上展现,我看到了一个60多岁的老人露出了如同少年般的微笑,其中有着对短暂生命的敬畏,对丰富生活的期待,和对自我感觉的愉悦。

图源:Unsplash

01对世界有好奇心,是终身成长的开始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摩西奶奶在拿起画笔前,只是一个农场里的农妇。她和丈夫养育了10个孩子,干了一辈子庄稼活。

可在她73岁时,不慎扭伤了脚,再也不能下地干活。这场意外让忙碌了一生的摩西奶奶停了下来。

停下来的生活,摩西奶奶开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比如明信片上的美丽图案,窗外乡村的静谧景色。

摩西奶奶对绘制在明信片上的图画非常好奇,如此好看的图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于是她拿起画笔,开始临摹这些图画,也开始创作自己的窗外。

80岁的时候,她在纽约举办了个人首次画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图源:Unsplash

在之前的75年里,日复一日的农作,并没有磨灭摩西奶奶对生活的好奇心。

她曾说过:人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并没有谁明确规定,如果我们想做,就从现在开始。

王石60岁上哈佛,他不让助理跟随,只身一人在语言不通的国度里,深度学习一门外语;

中国的摩西奶奶杨佩莲,在80岁高龄时拿起画笔,创作出了清华教授都赞口不绝的画作;

陈坤在事业巅峰时期,创办了“行走的力量”公益行动,行走在世界屋脊,寻找真正的自己。

没有限制寻找梦想的年龄,只有被琐碎生活消磨掉的好奇心和少年气。

在平凡生活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才是终身成长的开始。

图源:Unsplash

02对自我的不满足,是改变的最佳养料

我认识的一位作家朋友,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验证了鸡汤的真实性。

她本是一家银行职员,每天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时忙于应付无理取闹的客户,和勾心斗角的同事。

她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抑郁了。

她曾半夜两点给我打电话,电话那头的抽泣声不断: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是啊,她曾兴致勃勃地描述过自己理想的生活:用文字养活自己,拥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可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

但从那通电话之后,我再没有听到她对于工作的抱怨。她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很多篇来自同一个公众号的文章,那是她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只有热爱才能拯救理想。

图源:Unsplash

后来,她成功出了书,辞了职,拥有了一批喜欢自己的读者,她也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在公众号里。

她说:我永远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她对自我的不满足,成为了努力奋斗的最大源泉。

因为不满足,所以改变;因为改变,我才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因为变得更好,所以才会遇见更优秀的你们。

图源:Unsplash

03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有这样一句话: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她出生在思想陈旧的美国乡村家庭,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但是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对自己腐烂生活的不满足,让小小的她违背了父亲的旨意,走出大山,走向大洋彼岸,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活出了更精彩的自己。

这是那个被哥哥揪着头发,拖向卫生间马桶的她,不曾想到的。

但是她一定会越来越好。

因为她的内心有着两股向上的力量,将她拖出地狱,站在地面。

希望你站在地面的时候,不要丢掉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少年气,也要抬头看看你想要的生活。

共勉。

图源:Unsplash

我是高羔羔,一个热爱阅读与写字的数学老师,一年阅读50+本书,写字20W+。关注我,外面风雨琳琅,还好有个世界会为你发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