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紧抱“石榴籽”青年干部当为民族团结作表率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不仅是对民族团结生动形象的比喻,更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青年干部的使命担当。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理应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积极促进者和模范践行者,用青春热血浇灌出各民族同心同德、携手并进的绚丽之花。

一、青年干部当以“真心”为匙,打开民族交流的“心之窗”

民族团结的根基在于人心相通,而真心是连接不同民族心灵的桥梁。在基层一线,有的青年干部扎根新疆牧区,学哈萨克语、住牧民家中,用“一口流利的民族话、一双沾满泥土的鞋”赢得牧民信任;有的在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跟着傣族群众学种橡胶、与彝族同胞共过火把节,在朝夕相处中让“陌生人”变成“自家人”。这些生动实践证明,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真诚换真心、以真情暖人心,才能打破语言的隔阂、消除文化的陌生,让各民族群众在情感共鸣中拉近心理距离。青年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区”,主动学习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在走访调研时多坐“炕头”、少讲“官话”,在帮扶解困时多办“实事”、少摆“姿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真心互动中生根发芽。

二、青年干部当以“实干”为犁,耕耘民族发展的“共富田”

团结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发展,发展的成果又能进一步巩固团结。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无数青年干部正带领各民族群众携手闯新路:在青海玉树,青年干部牵头成立藏族、汉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旅游合作社,让草原美景变成“致富密码”;在贵州黔东南,“90后”驻村干部组织苗族绣娘、侗族木匠抱团发展非遗产业,让传统技艺成为增收“新引擎”。青年干部有知识、有思路、有闯劲,更应找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因地制宜谋划项目、链接资源。要聚焦各民族群众的“急难愁盼”,从解决“饮水难”“出行难”等小事入手,到推动“特色产业共建”“劳务技能共培”等大事落地,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让各民族群众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让“共同富裕”成为民族团结最坚实的支撑。

三、青年干部当以“担当”为盾,守护民族和谐的“平安线”

当前,我国民族团结大局持续稳固,但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依然艰巨。青年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破坏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论和行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向各民族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大家知法、懂法、守法,让法治成为民族团结的“守护神”;要主动排查化解民族领域的矛盾纠纷,用“耐心”化解分歧、用“公正”赢得认可,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让和谐稳定的环境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避风港”。

“石榴籽”的紧密相拥,源于每一颗籽粒的饱满与坚韧;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源于每一位青年干部的担当与奉献。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把青春奋斗融入民族团结事业,用真心焐热民心、用实干点燃希望、用担当守护和谐,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