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特别挑食,人类能吃的食物,在经过嗅觉和触觉以及心理层面的一系列过滤筛选后,最终能被接受下来的屈指可数。
特别是肉类,通过率极低,基本上我属于食草一族。
而且很多食物在吃的时候还要进行再切割、过滤。
比如像白菜、青菜这样带茎叶类的蔬菜,我只吃叶子,不吃茎,葱蒜我只吃生的,不吃熟的。
所以我在家里一向被视为怪物。
现在看那时的自己确实挺讨人厌的。
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会那样。
在有限的可选食物区域内,还是有很多我喜欢的美味,如红烧土豆、红烧茄子,炖豆角,酸菜粉丝,红烧鸡块,红烧鱼等。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能吃上肉的日子并不多,只有赶上周末或节假日才能吃到,所以对于红烧鸡块、红烧鱼这类的美食就会比较迷恋,物以稀为贵吧。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一锅鲜”,也就是红炖小猫鱼。
每次妈妈一做这道菜,我就会特别开心,而且一口气能吃三大碗饭。
满满一大锅的小猫鱼连带着浓稠的鲜汤,在辣椒碎的红以及香菜的鲜绿色泽点缀下,鲜香漫溢,刺激着每一个感官的神经和味蕾,光是看一眼,就幸福感爆棚。
虽然每条鱼都只有手指一般大小,刺又超多,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最爱用鱼汤泡饭吃,因为所有的鲜香最后都浸入到了汤里,所以每一粒米都满满的鲜香,唇齿之间很是满足,吃到最后,自然是一粒米都不放过,连碗底的汤汁也舔得干干净净。
有年暑假去外婆家,一次外婆也做了这道菜,而且比妈妈做的味道更好。
原来是因为外婆家住在淮河岸边,猫鱼是在淮河里生长的,外婆又是用淮河的水加之炖煮,所以做出来的味道自然是鲜美无敌。
我想一定是因为妈妈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这道美味,所以就从外婆那传承了下来。
也许对于妈妈来说,那是她记忆中外婆的专属味道。
毕业后,我一直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去过很多地方,也尝遍了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南京的鸭血粉丝、酸菜鱼,高淳的大闸蟹,上海的红烧肉,南翔小笼包,海南的海鲜,深圳的砂锅粥、各种汤煲……每一道美食都很有特色,让人充满记忆。
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仍然觉得没有任何一种美食能比得上妈妈做的那“一锅鲜”。
也许它代表了我心中的乡情。
对于我来说,这是记忆中属于妈妈的专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