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关于”汝窑“的存世量问题!

宋代汝窑瓷器,品质地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现在,国内外文博界、收藏界一致认为宋代汝窑瓷器非常稀有(当然笔者本人也拥护这种观点,但至于稀有到什么程度,笔者在下文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有不少专家甚至认为,倾其全世界范围之内,留存下来的汝窑完整器也不会超过70件。但近年,也有一些收藏家持反对意見,认为宋代存留下来的汝窑瓷器,远不止一些专家所说就是国内外博物馆或已知私人收藏的那几十件,认为民间仍有为数相当可观的宋代汝窑瓷器存在。比如大陆南方某收藏家、台湾某收藏家,各自收藏的宋汝瓷器都达数十件之多,甚至单人收藏就超过专家们统计数字的总和,或者还多。

但笔者的看法与上述二者都有所不同,主要依据下面两点:

一方面,笔者与后者有些相同点,即认为宋代汝窑瓷器留存于世的完整器,绝非一些专家机械认定的那六七十件。理由在于:宋代官汝瓷器的烧制,尽管按保守的说法仅有二十年,但仔细推论一下,其二十年的产量也会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可以拿汝窑与钧窑作个对比评论,宋室南迁后如果供御的汝窑停烧,那么供御的钧窑同样也会停烧。既然现在宋代钧窑瓷器存留下来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那么宋代汝窑瓷器远远超过专家们认定的那六七十件则完全是有可能的。还有一点,宋代官汝瓷器的烧造,是因为当时“定器有芒,不堪用”才改选汝州青瓷的。这也就是说,那时定窑没有宫廷专门出资兴建的官窑,宫廷用瓷是从民窑精品中挑选出来的,或者选择工艺高超的一些民窑定烧的。而且这种定烧没有强制性和胁廹性。为什么能这样说?你看,因为定窑瓷器为了提高产量,将原来的仰式装匣改成了覆式装匣,从而大大提高了匣钵的装坯数量。但这种匣钵高利用率烧制的缺点就是瓷器口沿的釉被刮去,成了芒口,既不好看,又不好用。想漂亮就只好金银铜皮包在口沿上,但这又太麻烦费事。从“定器有芒,不堪用”而改选汝州青瓷这件事上看,当时宫廷若有强制性或胁迫性,那就会要求窑主不惜成夲地按原来沒有芒口的瓷器继续烧造。瓷器及藏品送拍有缘者可与小编沟通;一八八二。四二七二。四七二。既然没能这样,就说明官方与窑场是处于一种很平等的交易状态,民窑因为烧制无芒口瓷器成夲太高无利可图,就可以不接定单,拒绝为官方烧制。由此可以推知,宋代汝官窑瓷生产也一定会是同样的,不过是宫廷会进一步强调选地、选窑、选匠定烧,选地,当时陕西、河南烧造青瓷的窑口很多,最后认定汝州青瓷特别符合皇上的审美情趣,就选定汝州青瓷。选窑选匠,即进一步选择像张公巷这类地方的某些工艺高超的民窑专为宫廷定烧。定烧的产品如果超过了宫迋的需求数量,宫廷就会先行精挑细选,然后把挑选剩余的瓷器或由官方或由窑主再通过市场向社会出售。这里我们又可推论,官汝的烧制,从供御挑选的情况来看,入窑时的坯品数量必应在供御挑选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因为这里面要考虑到烧制失败和烧成次品的因素。而按实际情况来看,汝州烧造青瓷从五代到北宋早期已有较长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所以每窑产品失败的可能性较小。正由于每窑产品失败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每窑产品“供御拣退”的次品率则会相当高。而这些所谓的次品,不过是在精而又精的挑选下,釉色稍微偏差一点的,某个部位仅有一丁点儿瑕疵的,例如有个缩釉点、有个棕眼,或一丁点儿破损,或者器型有些微不规整等,其实与宫廷精选上去的并沒有太大的差别。甚至有些只是数量超过需求量,品质仍属可供御的正品。这些“供御拣退” 的汝瓷数量应该远远大于宫廷选用的瓷器。从这个视野角度来分析,从北宋那时起直到如今,民间存留下来的宋代官汝瓷器虽然越来越少,但与其他四大名窑相比,数量也应该是不差上下的。至于有些专家以文物考古界多年来极少从墓葬中发掘到宋代汝官窑瓷器,继而认定宋汝瓷器出土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否定它的可观存世量,这也是武断短视的一种見解。因为,现在一些宋汝瓷器如果是清代或清代以前出土的,又无记载,谁知道?如果以后的墓葬发掘出现了宋代汝瓷,又该怎么说呢?

另一方面,笔者对某些藏家一人手中就藏有宋代官汝窑瓷器数十件也持谨慎态度,因为我认为一个藏家手中能拥有数十件汝窑瓷器,或者五大名窑器加起来有数十件,这都是骇人听闻的事。

天下并非没有奇事,但奇事的构成要有它合理的构成要素。比如说,自北宋开始就有一个侯门宦家,世代继承收藏五大名窑产品或收藏五大名窑之一的产品,这个家族没有波折地一直收藏到今天,这可成为一种合理的解释;再就是偶然有一个汝窑瓷的窖藏一下子被一个藏家碰上,或是一个不识货的盗墓团伙偶然挖掘到几十件汝瓷,一下子全部便宜地卖给一个藏家,这也是一个可能的合理解释。但是,上述推测几乎又都是不可能的。当然,笔者也不愿当个武断专横的人。所以个人认为,如果某位藏家一人手中有数十件官汝瓷器(或者有数量可观的五大名窑各品种藏品),他应该办个展览或开个研讨会,把国内外汝瓷专家和汝瓷收藏家都请去鉴定鉴定。如果超过半数的行家认定为真品,就可形成定论,如果大多数行家不认可,那就说明你那几十件东西有问题。真正的传世珍品不一定要数量很多,有个一两件就够了,就像您的藏品出手参加拍卖一样,拍卖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拍品的品质,如果依靠拍卖形式的创新或藏品的数量,忽视提升拍品的品质,恐怕不会有质的改变与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卖或者参加拍卖推荐会可与笔者联络,洽谈市场趋势与托售事宜。

藏友们可以评论一下笔者以上的观点对不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4,916评论 0 1
  • 南三是考研学生学习的地方,我并不大打算考研,但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也许是很多人想做的一件事,也是很多人会失败的事...
    不可思议的梦梦梦梦想成真阅读 1,261评论 0 0
  • 学习感悟:每天都勤奋工作,充实度过。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8分 2、要谦虚不要骄傲7分 3、要每天反省8分 ...
    梦琳_4444阅读 7,696评论 0 0
  • 问题:找出解决销量下滑的办法 主要内容:比较法、混杂因素、控制组 1、统计与分析的最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比较法。 数据...
    书八两阅读 3,126评论 0 0
  • git是一个版本控制工具,可以大大的提高编程效率,尤其是多人合作开发中,当然在个人项目中,交给git来管理也是一个...
    疯狂的冰块阅读 3,0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