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厘子
周末一家子去看《海底总动员2》。偌大的观影厅,放眼望去,全是家长带着一汪水的奶娃观看。大多数孩子都跟儿子一样,是正处四五岁的幼儿园学龄儿童。
影片开始,出现一条蓝色小鱼,好多孩子被小鱼萌到,“哇”、“哇”的感叹声此起彼伏。
海底小动物集中出现的时候,家长们忙着给孩子介绍小动物,一时间喧闹无比。有些孩子还会问出些奇怪的问题,引发全场哄笑。这就是跟孩子们一起观影的欢乐。我喜欢满场都是孩子的观影厅,他们会给你的观影体验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多莉决定要寻找父母的时候,观影厅里开始骚动起来。直到多莉和小丑鱼一行来到加利福尼亚海岸,被蓝色章鱼追击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被吓哭。其中一个更是大声喊:“我要回家!呜呜呜!”
坐在我们后排的一个孩子,也在这个时候哭了起来,然后,一直哭完整场戏,电影放映结束,出了观影厅,仍能听见他的哭声。
小家伙大概是被多莉跟亲人走散的事实吓坏了,不由得哭了起来,有时怕吵到别人,有意压低哭声。听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心疼。
他的妈妈一直在安慰他:“你放心,她一定会找到爸爸妈妈的,一定会的。她肯定会找到爸爸妈妈的。你看有那么多人,有好朋友,有小伙伴,还有很多新认识的动物朋友,都在帮她找爸爸妈妈,她一定会找到的。”
妈妈大概是无计可施,小家伙哭的时候,反反复复说的都是这样几句话。可对小家伙,丝毫不起作用。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妈妈说的没错啊,事实也证明,多莉通过自己和朋友们的努力,最终跟爸爸妈妈团聚了啊!小朋友既然是因为多莉跟亲人失散而哭,那么在得知了会跟亲人团聚的情况下,就应该停止哭泣啊!
这是大多数大人的普遍思维:究其因,得其果,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就一切都好说。
我们常用大人的思维去推断孩子的想法,却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小时候夏夜乘凉,家家户户都搬出竹床摆床阵。
那时,一到天黑就停电,没有电视看,我们一群毛头孩子,就缠着老一辈的人讲故事。
老人们讲的故事,常常以他们同辈的人或更老的一辈为主角,开头总是“你爷爷小的时候……”,掺杂一些妖魔鬼怪,豺狼虎豹,娓娓道来。
后来回想起来,故事多半是编的,可当时听来,那是真的假不了。
每当有人问:“这是真的吗?”
老人家就煞有介事地说:“不信,你回去问你家二爷爷,他那时该有八九岁了,肯定还记得这么一档子事。”
我从来不敢问,因为早已经被吓得不敢四处张望了。
那时,一心只想往母亲怀里钻。母亲说:“别怕,那是吓唬你的。”
可我仍感到害怕,蜷缩在母亲身边,跟她贴的紧紧的。母亲用鹅毛扇轻轻在我后背上拨拉几下,一手摩挲着我的腿,一手轻轻摇晃着鹅毛扇。
她是一个不善于语言表达的人,更不懂得该怎么安慰胆小如鼠的我。我吓得一身冷汗,她帮我擦拭。我贴她紧紧的,是因为只有在她怀里,才能感受到莫大的安全,才觉得那些妖魔鬼怪不会像害爷爷那样来害我。其实,我多渴望她能抱紧我,对我说:“别怕,有妈在,妈妈会保护你的。”
在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眼里,没有人比母亲更强大,也没有地方比母亲的怀抱更安全。在那时的我眼里,母亲就好像自带保护罩,可以将一切妖魔鬼怪隔离在保护罩之外。只要待在母亲身边,我不但不怕任何妖魔鬼怪,有时甚至敢张狂地对他们示威:“来啊,来啊!看你们敢不敢来!”
可是很多时候,母亲不知道,她在我心目中是这么高大的形象。她只是一介普通村妇,每天为嗷嗷待哺的几个孩子准备一日三餐,做永远都做不完的家务和农活,能把几个孩子平安拉扯到大已经算是功德圆满,哪还会想到,自己应该肩负孩子保护神的重任呢?
所以,我从小到大都严重缺乏安全感,至今都在渴望一个坚实的拥抱。所以,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后,也尽量避免在孩子情感需求上的疏忽。
小家伙怕黑,睡觉时对关灯的反应很激烈。他一边哭,一边说:“关灯我就看不见妈妈了。”
听到这话,我往往会于心不忍,但为了培养睡眠习惯,我还是会坚持关灯,然后告诉他,他可以牵着我的手,闻到我的味道,真实感受到我的存在。我也会躺在他身边陪着他,抱抱他,用手轻轻拍打他的后背,直到他沉沉睡去。
因为我知道,他真正需要的不是一盏灯,也不是能够看见妈妈,而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妈妈一定会出现在他身边,陪着他。在他夜半惊醒的时候,在他被噩梦打扰的时候,在他不安地躁动的时候,都能够听到妈妈的声音对他说:“别怕,妈妈会保护你的。”
这也是我幼时怕黑时,最想听到的话。可是,那时的我,听到的往往是:“黑有什么好怕的。”“怎么这么胆小。”“就是做了个噩梦而已,醒了就忘了。”
可事实证明,那些没有得到良好安慰的噩梦,真的会萦绕你一生。
孩子不理解大人很正常,因为孩子没当过大人,但为什么大人也不理解孩子呢?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孩子啊!
大人小时候没有渴望过母亲的怀抱和保护吗?还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忘了自己小时候的需求了呢?
关于《海底总动员2》,身为大人,不用看,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影片的结局,可孩子知不知道不重要。他只需要知道,在他对多莉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时候,还有妈妈在身边陪着他,跟他一起经历这场冒险。他并不孤单。
如果那位小孩的妈妈不再一味强调影片的结局,而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他:“你放心,有妈妈在,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帮多莉找爸爸妈妈。”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我想会的。因为当我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怕的时候?孩子说:“妈妈会保护我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