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的相仿,性格的互补使得我和雪成了小学彼此最好的玩伴,这段友谊也难能可贵的走了十几年。
也许真的,大学以前看智商,大学以后看情商。我去了南方一所较好的大学,她去了北方一所不太好的学校。现在,大一下学期了,我每个月“啃老”啃得不亦乐乎,忙着庸庸碌碌;她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一股拼劲拒绝了父母的接济。成了我一直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只是从来,在我的生活中,那种人只存在鸡汤文里,突然,自己身边也出现了一个,距离感一下子让自己无所适从。
也许每个女大学生都接触过网拍。是的,雪也是一个网拍,近两百的入门费她一马当先的交了。很快,她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于是,我的朋友圈被她刷屏了。而我,由一开始对她总在朋友圈宣传网拍到一种苦涩在心底弥漫。就像我原本以为大家都一样,我们都在原地,结果有人却率先前行,而我只能停留在原地,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茫然无措。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好友在奋进,自己怎么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心着急地像上了火,偏生自己又找不到途径。雪也曾找过我,想拉着我一起赚钱,可是我就像那大多数,200的入门费像一道高大的门槛将我的心阻拦在外。我犹豫了,很犹豫。虽然自己并不缺这200,毕竟和同学上街吃饭200根本就是稀疏平常,但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导致我踌躇不决,心摇摆不定。我怕,怕自己太懒,懒得根本不想做,凭白让200打了水漂。
于是我开始找借口,200的入门费也太高了。雪似乎知道我会有这种借口,她和我说了很多,其中最清晰的是“没有付出还期待什么收获。你又不是小孩子了,赚钱哪有不用吃苦的。我们现在过得这么轻松都是因为我们父母在替我们吃苦。”
2017.2.14的那个下午,我突然就这么魂不守舍了。很早以前曾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不知不觉,我年满十八了;不知不觉,大学生这个身份已经跟随我半年了。而我成了自己曾经嘲笑过不屑过的“啃老一族”。曾经有多么渴望像很多的国外大学生一样,半工半学,勤勤恳恳,现在就有多么懒散。
再丰满的理想也敌不过时间潜移默化带来的惰性。没有行动,现实就只是空架。拿着父母每个月给的3000元,还觉得不够用,上一次街就能挥霍掉近千。成天逛逛淘宝,买了一堆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东西。高中紧绷的那根弦突然松弛下来,一开始还假模假样的装作很认真很努力,欺骗自己自己没变,可是人总是在无意识中被惰性支配,懒的下限永远没人知道。
喝再多的鸡汤也比不上朋友甩的一巴掌,看清自己的懒惰,趁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