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抗争故事 为和平铭记历史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大庆。记得在五十周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那个暑假真是大饱眼福,以央视为首的各大电视台,轮流播放各种当年的纪录片。那时我才知道,除了我们熟悉的抗日战争,还有欧洲战场,还有太平洋战场。

我有个同学,是个军事爱好者,什么都知道。什么中途岛海战、日本与美国的航空母舰数量,他都能如数家珍。而这些年,我慢慢开始思考,想去了解我们自己祖上的历史。

我的祖父,也就是我奶奶的父亲,曾是士绅阶层,家里也算知书达理。但在奶奶年幼时,家道中落,子女众多,分到各自手里的已不算多。虽如此,他们一家在当地依然算有头有脸。祖父那时染上了烟瘾,不是普通的烟,而是鸦片,欠了许多债。后来川军招兵,似乎只要两个银元,他便去报名,从此跟随部队奔赴前线。

抗战胜利后,有人回来了,但祖父却再没回来。一个同乡战友说,他在台儿庄战役中参加了敢死队。当时我还觉得,台儿庄战役那么有名,我们家算是先烈的后代。可多年以后,我想弄清细节,便问父亲和亲戚,才慢慢拼凑出当时的故事。

祖父并非直接在台儿庄参战,而是随抗日名将王铭章团长,去到山东滕县。他们的任务,就是死守滕县。那时川军装备简陋,打得极其惨烈。后来我在建川博物馆,看到一些遗物与照片,顿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王团长最后壮烈殉国,遗体还被日军抢走。敢死队因此临危受命,要把遗体夺回。祖父因身材高大自愿报名,从此一去不返。

父亲自幼便常说,我们家族有历史,也一直带着骄傲与遗憾。遗憾的是,这段历史没有留下确切记载,追认无门。曾有一度开始调查,却因运动而中止。等后来重启,知情人早已去世,真相无从查证。

前些年,我试着寻找线索。在成都,我去了建川博物馆,向负责档案的人说明情况。他们态度客气,却告诉我:人太多,像上士文书这样的职务,根本查不到。我失望而归。但把照片给父亲看时,他依然感慨良多。我们四川人,平日豁达乐观,但真到上战场,总能拼死一战。

如果你真的经历过战争的细节,就会明白,没有人想要打仗。人们渴望和平,战争只是在不得已时的选择。前方的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后方的家人和子孙,却只能日夜牵挂。铭记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探寻真相。

我也曾看过一些博主谈论历史。例如,为什么蒋介石最初消极抗战,与我们原本的理解大相径庭。战争中,大人物与小人物都在抉择:有人血气方刚,有人怯懦退缩,而当年的对方,有人嗜血成性,也有人追求和平却被同族斥责。宫崎骏的告别之作,正是一部反战电影。他说,在战争的大背景里,人心容易被妖魔化,以为自己正义无比。可他本人,始终呼吁日本军国主义为历史道歉。

铭记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为了和平,也是为了让我们内心更为强大。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过好当下的每个细节。如果因为仇恨,而忽视了科技、教育、环境与食品安全,即便没有战争,我们的生活也会垮塌。

如今,仍有少数纪录片在关注抗战老兵,但社会的目光已渐少。偶有志愿者坚持做这些事,也只是凤毛麟角。希望年轻一代,在热血之余,也能多关注这些历史与被遗忘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已然不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