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欧阳修的文章《祭石曼卿文》。石曼卿是欧阳修的好朋友,在他去世26年后,欧阳修派人去悼念他时而写的一篇祭文。
第一段先交待写祭文的缘由。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
第二段“呜呼曼卿”开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是欧阳修对石曼卿的最高评价,石曼卿在死后虽身体“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但名声“卓然其不朽”,流传后世,大力赞叹石曼卿如同古之圣贤,昭如日星。
第三段也是以“呜呼曼卿”开头,中间用“奈何”二字起承转换,前半部分继续叙说石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虽逝世已久,但平素之志趣、情谊、业绩等印象依然在欧阳修心中铭记着,铭记着石曼卿的“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这些品格是不会化为烂泥腐土的。因为他的“金玉之精”,滋养了他的坟墓上生出千尺长松,产出九茎灵芝。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奈何眼前“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更是猜测千秋万载之后,会不会穴藏孤貉与鼯鼪。这一赞一悲,越读越令人泪目,特别是读到“奈何”二字,竟是哽咽不已。
第四段还是以“呜呼曼卿”开头,自述伤感,唏嘘不已,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迎风落泪,理智上告诉自己好友已逝去多年,应坦然接受;但情感上却难以忘怀,只因自己像圣人一样做一个忘情之人。
后人评价“篇中三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朽;一悲其坟墓,满目凄凉;一叙己交情,伤感不置。文亦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甚。”一咏三叹,真切动人。
对于自己的至亲好友,不论生离还是死别,我想都不是那么容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的吧。每每说起,每每念起,有时就是会泪盈满眶的。那一定是心底的一个坎,时光也无法治愈伤痛,也只能是埋在心底,轻易不去揭开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