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楚这个话题非得从我的出生开始说起。我以前时常想,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现在这个家庭,而是出生在农村的其他家庭,我的命运会怎样?我想十有八九会被抱去别人家,做别人家的女儿或者童养媳就不得而知了,等长到七八岁,发现我眼睛有毛病,被抛弃也未可知。也许有的人听到我这样说,觉得有些穿越,而事实上,我现在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姐妹仍遭受这样命运的,大有人在。所以我很幸运,虽然出生在中国计划生育最严峻的时候,重男轻女严重的山村,虽然除我父母之外的几乎所有人,都说要把我送走,但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母亲坚持要把我留下来,在周围越来越多的女孩儿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赚钱嫁人的浪潮下,哪怕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父母也坚持让我读完了大学。
成为一名老师,这样的理想我很早就确定下来了,而这个理想的萌芽来自于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张老师也是我的母亲。
我母亲这个老师是在我们村的村小当的,一二两个年级,学生数量三十到五十多不等,而老师只有我母亲一人,领导老师校工集于一身,除此之外,晚上还要拿着煤油灯到学校去给大人进行扫除文盲的教育,与此同时,她还是一名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农妇,而我的父亲在另一个很远很偏僻的学校任教,所以,学校,家里,田土里,里里外外基本都是我母亲在操持。她很辛苦,但她教书教的很好,她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年年在我们那里名列前茅,她也几乎年年被评为师德标兵,而类似这样的荣誉是几乎不会评给一位代课老师的,也正因为她这个代课老师的身份,她的收入非常低,哪怕是这些收入,也经常拿去给村里的贫困孩子做担保,甚至垫付学费。前几年,领导还三番五次来找她,问她来不来代课,因为家里特别忙,母亲拒绝了,从教二十多年,我母亲就这样静悄悄地退休了,直到退休,她还是一名代课老师。
我觉得我母亲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很典型的乡村教师的形象,因为她,我很小就很深入地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苦与乐,有了农村人和乡村教师两种视野去感受思考农村的好与坏。直到现在,很多二十多年前她教过的学生,偶尔见到她,也会恭恭敬敬地说声张老师好。
我记得我曾经看过歌路营的杜爽老师朋友圈里转载了一篇文章,分析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教育公益人,其中说到,出生在乡镇县城这些非发达地区,但是通过教育实现了人生更多可能性的人更容易成为教育公益人。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亮了又亮。
曾经有两大恐惧长久以来几乎要把我逼疯,第一个恐惧比较宏大,我会不会成为别人的累赘,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我能从事的职业,我能不能养活自己;我有没有爱人的能力,我值不值得被爱。第二比较微观,我如何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当别人因此而好奇询问我或者取笑我的时候,我该如何表现才能让自己看起来若无其事。这两大恐惧时常让我把自己逼迫到墙角,并最终合并成一个巨大的愤怒:为什么这个不幸的人偏偏是我?!
这种恐惧愤怒无奈交织而成的复杂心境逼迫着我总想抓住什么,总想去寻找问题的终极答案,而今天我居然能有机会站在这里,面对许多人坦然地去讲曾经让我讳莫若深的事情,是什么让一切发生改变?是教育!是阅读!是我遇到的许许多多带给我正能量的人与事!而恰是这长久的一段和大多数人有点不同的心路历程,让我在看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留守,单亲,孤儿等等际遇而陷入内心挣扎的孩子,有着特别强烈感同身受和想要做点什么的感觉,
我通过教师招聘考试的那一刻,心情非常激动。但是真正当了老师以后,却不可避免地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尤其是在村小从教以后,作为一名从村小走出来又回到村小的人,现实情况让我非常痛心,现行教育的弊端,乡村教育的困境,有很多人很多组织都有过研究,我作为一线乡村教师,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做了一些记录,也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在一些报纸和公众号上。
痛诉现实的不如意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如何去建立你想要的教育环境。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出发,接触到网络,得到关注和支持,得到了大量的支持,物质上的有大量绘本,书籍,图画本,彩色笔等等,精神上的,对我个人的支持,给孩子们的精神鼓励,尤其在村小,家庭情况复杂的孩子占相当比例,情感的剥夺即便是对大人而言都是残酷的,更何况是孩子。
一土学校,马云教育基金会,歌路营等等,我作为乡村教师,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对乡村教育的扶持不再是一度盛行的一锤子买卖,它正走向专业化,持续化,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教育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职业,教育需要有教育情怀和专业素养兼而有之的老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组织与个人,关注到长久以来无人问津的乡村教师,哪怕是老少边穷的地方,只要你肯干,你就会被发现,被认可,被请到舞台中央,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与此同时,我也强烈地感受到,关起门来教书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打开门来搞教育成为共识,成为历史的必然,作为教师,绝不能只拘泥于课堂,教材,老师要有与他人与世界发生深切联系的能力,而这一点,从马云乡村教师奖的一系列奖励措施,比如,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带老师们游学访问等等,也能够看出来,勇气,思考,行动,正是这几点,让我能有幸走到这里。
长久以来,我都特别为自己母亲所做的事情感到骄傲,也为她感到心酸和不值,但我想,以后这样的人与事会越来越少。教育,是一件关乎整个人类和未来的事情,能成为这个宏大主题里的一份子,我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