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个现实的城市

在言几又随意闲逛着,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很鸡汤的台湾书籍《我爱这个现实的城市》,同意,这个社会很现实,又想要了解一下这个作者是如何热爱的,于是便买了下来。书里的观点并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新观点,都是我们已经接触了解到的条条框框和思考,从他个人的经历中,提炼了一些出来。在商业社会上行走,需要花些心思了解商业社会的规则,适者生存,在规则内活得精彩。

这本书的封面介绍上说,“每一天,都有人因为GREEN(作者),生活充满了动力”,而我觉得,每一天都能够由内向外的平静地积极地去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动力源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如果这动力是依靠别人的,那动力也是浅薄并且可随时而逝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疼痛、悲凉、挣扎、彷徨,只是自己对自己会无限放大这些消极体验,从而说服自己把自己定义为悲凉的角色,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安慰,只有这样才能算是自己懂自己,内观了自己,其实这只是一种盲目自私的自以为是,是一种自怨自艾的懒惰,因为什么也不做,顺着自己的消极悲观情绪一直走,是最方便最简单的,调整需要格外的能量。悲观自怜易成瘾。可是如果,从一开始,就固执地告诉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在哪里都要是闪闪发亮的,是不是心理上、情绪上和在现实反应上就会不同了呢?!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相互关联性。社会上任何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社会是一个大网络,人不是也不可以是一座孤岛,事情也是如此。看似是这件事,其实也会悄悄地影响着已知的和未知的其他事情,不管看起来是否这些事情有相互关联的关系。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大系统。没有哪一件事是孤立的是单纯排他的,一件事情都会衍生出新的事情存在,需要去搞定。单单追求purely的去做好一件事情,是一个有点傻气的出发点。把一件事做好,只是第一步,要想最大化的让这件事发酵/发展,就还需要做其他的相辅助的事情,心平气和地去创建人的关系,还有事情的关系。

总结一下本书内容:1.做决定时,以自己想成为的人为导向;2. 保有不甘心的心态,没有顾此失彼;3.阻止前进的,往往不是才能不足,而是干扰太多,减少干扰;4.事业上,高效做好基础,成为高手,情感上,经营自己的爱;5. 包容开放,给自己留些外来事物与人进来的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