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不下3个公众号中看到各家“共享衣橱”的推文,以为是近期兴起的的共享模式。(之前脑洞共享模式时,以婚纱共享为关键词在app store检索时,未发现相关产品,还以为是处女地来着。)
而这两天简单了解了下,发现其实15年时国内已经有共享衣橱的相关概念,“衣二三”、“女神派”等发展较好的共享平台基本都在15年左右成立公司。而在国外,更是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存在两种较典型的租衣模式,一是以rent the runway(美国)为代表的场景式租衣互联网电商,主要是租借礼服,以方便女性用户应对派对、晚宴这样的社交场景。二是以le tote(美国)、air closet(日本)为代表的订阅式租衣互联网电商,主打月订购的概念,只要缴纳月费,就可以任意穿到平台上的衣服,这些衣服是日常服务为主,满足的是上班、休闲、度假等等这些日常时尚需求。
之前曾与小伙伴讨论过婚纱、礼服共享的可行性。当时认为最大的阻碍在于需求频率太低,婚纱一人一生基本只有一次,而对大多数人而言,需要礼服的场合又过少。像美国这样热衷于party文化的国家而言,礼服租借可以算需求旺盛,但这种模式在国内估计水土不服。事实上,国内的“共享衣橱”也纷纷从礼服租赁转向了常服租赁的月订购模式——每月499 元,衣橱无限换。
对于第二种模式,在刚了解到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和别人共用贴身穿的衣服,怎么想都不自在啊。应该没什么人尝试才对啊!平台方也确实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它们强调和最专业的清洗公司合作,“比自己洗干净999倍!”。而实际体验过的用户反馈,衣服清洁并无问题,主要的不足在于衣服不合身和款式有限。前者是衣服的匹配问题,虽然不能直接解决,但是包月模式下,可以不限次数的换衣直到选到合心合体的衣服。而后者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合作的品牌越来越多,衣服的款式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共享衣橱的目标用户属于收入中等(月收入6k-2w)对时尚有一定追求的女性,从用户评价晒图来看,基本都是有颜有身材的美女,放在身边都属于要仰慕的类型。但是我还是不可避免的想到,曾有报道的女性买完衣服不拆标签,穿了之后再退货的行为。估计在不少国人眼中,租衣服穿=虚荣这一概念仍存在,这可能导致产品影响力较难在用户中得到扩散。
出了租赁外,平台也支持衣物出售,不过要在租赁的基础上购买,相当于试衣间。虽然购买属于少数行为,但是对于国内缺乏购买渠道的小众品牌或各类断货爆款,追求时尚的女性依然会毫不手软的买单。
另外,还有一条思路是,后端为品牌商服务,比如作为海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进行试水,或直接出售用户数据。
乍一看来,共享衣橱似乎不靠谱。但现在想来,在社会愈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下,人们不介意多一些选择,共享衣橱也确实有着生存土壤。比如说,当我回头看见衣柜里一票只穿了一次的衣服:某次与会要求的正装、参加朋友婚礼的礼服、旅行时为匹配环境的民族服饰……这些很难再发挥第二次价值的东西,丢也不是,留也不是。那么,至少下次再需要这类一次性的场合着装时,不需要为买还是不买而头疼,上共享平台租一下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