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在大承笞挞之后,被打得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在自家屋里养伤。黛玉先前去看望了一次,但因为凤姐的突然到来,自己又哭的没法见人,怕又被奚落,就赶紧从后门离开。在养伤之际,宝玉心下记挂黛玉,先支开袭人(为什么支开袭人,思考题),然后叫晴雯去看看黛玉。晴雯就说我这去不能白眉赤眼的去啊,总得做点什么吧,要不怎么搭讪呢?宝玉就说,那好吧,那就送两条手帕给黛玉吧,还是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晴雯一脸茫然,觉得宝玉是在打趣黛玉,会惹恼她。但主子吩咐,晴雯也只能拿了手帕去潇湘馆。
黛玉得知晴雯来送手帕,开始一愣,但细心搜求后,一时大悟。我们看看黛玉当时是如何想的:“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心,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私相传递,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研墨蘸笔,向那两块旧手帕上作诗三首。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潜,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黛玉写完这三首还要往下写,心中感慨万千,胸内千言万语,只是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因身体原因只能作罢。一时上床睡去,还犹拿着帕子思索。
那现在分析一下,这两块如此普通的手帕为什么让黛玉动情如此之深?
可喜什么?因为觉得宝玉很懂她,这种理解来自灵魂深处,令她非常欣喜。宝玉知道黛玉因为自己被打,又会暗自潸然泪下。那泪珠儿,从晨曦流到余晖,从子时流到夤夜。所以宝玉就送手帕给她擦眼泪。这种心灵的契合,让黛玉感到无比幸福。就如同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待双敲”中,宝黛两人又怄气到一块,黛玉见宝玉落泪却没有带手帕,把自己的一方手帕向宝玉怀里一摔。彼时是一摔,此时却是宝玉差人送来。回想到此情此景,黛玉心中自然也是欣喜和感慨的。
可悲什么?自己一片真心对宝玉,可是还有什么“金玉良缘”之说,自己父母双亡,失却怙恃,无人做主,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和宝玉在一起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未来毫无把握,怎能不悲?
可笑什么?试想一下,若不是因为彼此知心和爱慕,莫名其妙的送两块手帕过来,难道不可笑?正所谓:尺幅鲛绡觉莞尔,此中有意两心知。
可惧什么?让晴雯来送,不是自己送过来,暗含了宝玉怕见黛玉之意,当然 也是因为宝玉现在行动不便。但黛玉本来就是个容易多想,心思很细腻的人,会觉得自己有时候真是容易较真、吃醋、使小性子,然后不理宝玉,和宝玉生气,想到这里顿时也觉得自己面目可憎,且不可惧?
可愧什么?自己不如宝钗大气,说话做事不够圆满,不如史湘云豪爽,到哪里都受欢迎,天天在家无故寻愁觅恨,无事哭三场,心中当然愧疚。
再细看写在手帕上的三首诗,字字读来皆是泪,让人感觉手帕早已被眼泪湿透。
此段对宝黛二人爱情的描写,细致入微、深入腠理,同时也让人对黛玉心生怜悯,实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