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金句及精华
一、逻辑三大基本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矛盾律的概念。也有人称之为“不矛盾律”。就是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一定有个是假的。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别自己打脸。
“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叫“否定”。比如成功的否定,不是失败,而是“未成功”。未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回事吗?不是的。未成功可能是失败,也可能是一种未知状态,未成功的外延,大于失败。所以,成功和未成功互相否定,而不是和失败。
三、识别“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培养识别三种“自相矛盾”的能力。
第1, 自相矛盾的概念。有一些是概念,内涵和外延非常清晰,所以不会有歧义,你一眼就看出来,这是自相矛盾的概念。比如:一个黄昏的早晨,一个年轻的老人,手持一把锋利的钝刀,杀死了一个活蹦乱跳的死人。
第2, 自相矛盾的判断。
第3, 悖论。逻辑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自相矛盾,叫:悖论。比如: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是一个经典的悖论。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 …… 如果真是假的,那就是真的啊。如果我说的是真的,那就是假的啊。头晕了吗?悖论,就是绕来绕去,可以从他的对,推出错,从他的错,推出对。
小结:认识矛盾律
矛盾律,也是逻辑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就是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一定有个是假的。但是记住,开心的否定不是伤心,不是不开心,而是“没有开心”。
遵守矛盾律,要训练识别自相矛盾的概念,自相矛盾的判断,和悖论。
作业:你觉得“谨小慎微的胆大妄为”是自相矛盾的概念吗?“我既是广东人,也是广西人”是自相矛盾的判断吗?“我只给村里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是悖论吗?
“谨小慎微的胆大妄为”是自相矛盾的概念。谨小慎微的否定是未谨小慎微,未谨小慎微包含“胆大妄为”,但不止此。
“我既是广东人,也是广西人”是自相矛盾的判断。如果用籍贯或出生地判断,自相矛盾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违背了同一律的,所以不合逻辑。
“我只给村里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是明显的悖论。只给村里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意味着理发师如果给自己理发,就不符合他理发的对象,但我又给自己理了,自相矛盾。如果不给自己理发,就符合我理发的对象,我就应该理,也自相矛盾。总之,怎么说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