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高考数学的一点感想

        每年高考都影响乘千上万个家庭,是轰动社会的大事。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几年如一日的陪护,这三天成了最煎熬的日子,考场外送考的家长甚至比考生还紧张,担心身体,担心情绪,担心高考的难易……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让神经紧绷。

      上午的语文算中规中矩,相对去年的大红色主题,今年给学生的空间更大,可下午的数学就不太友好,据说考哭一大片,社会也骂声一片。

      其实每年的数学都有人说难,数学这门学科就是会者不难,不会的想破脑袋也没用,就是突破不了那层迷障,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理科不像文科,不会也能凭感觉写一点,骗骗分,这也是到高中理科成绩没有文科稳定的因素。

        官方回应,这是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标,反套路,反题海,要选拨会思考、有分析能力的人,而不是小镇做题家。如果坚持一贯这样的方针,对于孩子们是天大的好事,但我真心呼吁,请从小学做起,从老师开始,看看現在的孩子,书包多沉重,早起晚睡,腰弯了,背驼了,个个疲惫不堪,毫无应有的朝气蓬勃。

      思维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知从何时起,一年级就一科几本资料地刷刷,占满了所有的时间,孩子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最后社会却把责任推给孩子,怪他们不会思考,只会模仿。请问,你给时间和空间了吗?那么多作业量,就算是个成年人也只想早点干完,谁还有意愿去给你一个个琢磨、归纳、整理。

        九年义务教育,所有的模式都给人一种只要会套路、勤奋、熟练就可以取高分的错觉,谁还给你拼思考,满大街的各种机构是果不是因,所以我们看到处都是带着厚厚眼镜的小镇做题家。等到高中,所有的习惯和学习方式都已养成,你突然说这种模式不行,说改就改,有那么容易吗?


      真的特别期待国家能把这个方针长期执行下去,而不是为了平息抱怨想的一种说辞。让所有学科教育回归本质,把孩子们从题海中减脱出来,有时间和空间多思考,从被迫到主动、有兴趣地学习。

      想想我们小时候,就一本教科书,基本没有教辅,学习还不照样ok?那时候数学好的孩子都是真正喜欢的,会悟,会归纳总结的。想学好数学,这种能力也是必备的,只有通过题目看到本质,才能做到所谓的“灵活”。以不变应万变,就不会看到新颖的高考题目就无所适从。

      当然影响高考发挥的还有心态,策略,和应变能力。有些孩子总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分数,当遇到难度高的卷子,慌了,手发抖,脑子一片空白,最后该拿的分也没拿到。去年广东中考卷子也是特活,一个平时据说头部私立班一的男生,就非常不适应,死磕每一个题,平面几何做半个小时,最后还没做出。考完后一看后面两个大题,至少会1.5,后来分数也是可想而知。

      所以大考也是考心态和时间分配能力的,稳中求进,方为上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