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讲真,我有点紧张。严格来说,我是个比较懒散的人,喜欢聊天的状态,有来有往的,可以刺激思考,不太适应严站在这里严肃的去演讲,相比较来说,我也许更喜欢或者说更善于吃。这些年做着和饮食有关的事情,平日里主要工作就是吃,四处去吃,吃各种食物。一般人吃饭是补充能量,吃饱了,吃好了,才有能力继续工作,继续恋爱。我也一样,但也有不同。我是用自己的吃喝养活全家人吃喝的,吃喝既是我维持生命的必须,更是我养家糊口的来源。既是本能,也是兴趣,更是工作。这些年国内国外的吃,去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东西,也出了几本和吃喝有关的书,在朋友中有了一点虚名。不过就吃这件事来说,我知道自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因为工作的常态是围绕着饭桌,就会有朋友问我什么东西好吃?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回答就是你喜欢的。如果具体到某种食物,就很难回答上来了,因为不同的人对某一食物是否好吃的定义不一样。我说一个东西好吃可能会得到一些人的认同,也会被一些人反对。认同的大致是和我的口味习惯、欣赏角度相同,因此会同意我的说法,孟子说:“味之于口有同嗜焉”,一定的区域内人们的口味有相通、相同的地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同区域人们的口味习惯就会有差异,对一个食物好吃与否就会有不同的意见,我在贵州黔东南州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一次支教活动中,我们去了黔东南州的一个苗寨小学,当地的朋友请我们吃饭,上了一道当地招待贵宾的菜肴-羊瘪。羊瘪是什么?你可以想象一下羊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东西,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胆汁和佐料慢慢熬煮之后是怎样的味道?我吃了一口就吐了,同行的厨师朋友吃了两口,回到酒店没两分钟就去了医院。当地最尊贵的食物对两个北京来的人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这就是羊瘪
因此古人认为好吃的就是应该是自己喜欢的,“食无定味,适口者真”,即使是同一种食物,饮食习惯不同的人,对它的评价也可能是大相径庭的。你喜欢的未必就是我喜欢的,自己喜欢的味道,习惯的味道,就是好吃的味道。这虽然有些主观,但这就是食物好吃与否的关键点所在。
我们在讨论好吃与否的同时,更应关注饮食健康问题、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饮食习惯的惯性,很多人比较喜欢煎炒烹炸的菜肴,喜欢油脂的香气和旺火的锅汽,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过度烹饪对营养物质的损伤、是否注意到油烟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呢?从饮食健康的维度出发,我们应该并且可以找到恰当的烹饪方式,既能把菜做到美味可口,又能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减少油烟,在我看来也许蒸煮的方法比较适合。在自然教会了人类烧烤之后,蒸煮便是人类在烹饪技法上自觉追求的结晶,这种方法直到今天仍在广泛使用,时代发展到今天,工业文明成果的应用和科技手段的介入,让蒸煮有了可靠的稳定表现,可以更好的保持原料的营养,减少油烟的污染,是高层面上烹饪技法向传统的回归与致敬。
谢谢大家。
蒸鱼
炖汤
今天是我的生日,在工作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