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好,先生。您需要牛肉饭还是鸡蛋面?”
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一位年轻漂亮的空姐面带微笑地叫醒了我。
“牛肉饭,谢谢。”坐在机舱后部靠窗位置的我,接过餐盒,伴着舱内持续的轰鸣声开始享受这顿迟来的午餐。尽管飞机上的饭菜味道不佳,四川绵阳飞往北京的航班延误1.5小时后,已是下午两点,却早有些饥肠辘辘了。
消灭了餐盒的所有食物,松了下髋部的安全带,要了一杯提神咖啡。突然发现窗外是难得的万里晴空,竟也能清楚地看见广阔的大地。
此处,从高空上能清晰看到一片千沟万壑的褐色土地,被大自然之雨重重侵蚀过的痕迹,如同一片片仅剩叶脉的枯叶杂乱而安静地躺在地上。像是黄土高原,像是一道道山脊,高高的平地零星散布,在其上隐约可见一些人为的建筑物……
我在极力地寻找连接外界的道路,但没有找到,或许道路太小无法从飞机上清楚辨认出来。
我估摸航班正处于陕西与山西的交接处。从高空看,那一条条的沟壑向山脊的两侧顺次排开,向一个个看似不大的水塘延伸过去,有的像湖泊,有的像水库,有的像河流,如同一幅还未着色的油画,没有色彩却棱次分明,辨识度颇高。
仿佛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具体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几乎看不出一点人类的痕迹,即使有,与广斡的大地也是渺小得微乎可微。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但此刻的我,突然觉得大地也不过如此,一眼就看清了它的全貌。
2
此时,广播里传来机长的声音,飞机正处于万米高空,飞行速度800km/h,约半小时后开始下降。我拾起目光投向窗外几米之外的机翼。
八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即约222米每秒,0.65马赫的亚声速飞行,气流绕过机身产生的湍流不仅给飞机带来阻力,还会产生讨厌的气动噪声,所以坐飞机耳朵里一直伴随着轰鸣声。
四川绵阳距北京1600多公里,需要飞行2小时。如果以每秒8km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航行,只需3分多钟就能从绵阳达到北京。如果以每秒110km的内爆速度飞行,只需约15秒时间就能抵到北京,也就是说,当我在绵阳刚说完一句话的时候,飞机就到达北京了。
若真是这样,人坐在里面该是怎么的感受呢……我的思绪被一些专业知识带远了。
但潜意识里似乎在说:
是的,大自然应该被敬畏的,有些规律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的思想和改造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也许上帝造人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去改造自然、去抗拒一些看似不可逾越的事情。
窗外远处的天际线是模糊的,那是蓝色和白色的过渡带。无边无际明明望不到头,我却盯住那里看了许久,好想知道那天际线的后面到底又是什么样的风景。
这种探究的感觉,同样发生在小时候,每当站在山顶望向远方连绵起伏而逐渐模糊的山丘时,总会目不转睛地盯住那层迷雾里,想象着后面的风景。
这些年也没少做过飞机,没想到这是第一次让我找到儿时那种缥缈的感觉。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尽管我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在看什么,但每次内心都会升起一小股莫名奇妙的力量。
3
飞机终于开始下降了,大概半小时后才能落地。
突然发现,大地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画面:地面显得越来越平坦,大自然的“油画”开始热闹精彩起来。定睛一看,绿色的平原和水源,白色的水泥地和像乐高积木的各式建筑房群,还有一条条似水渠的公路和铁路,要么从一座城市连向另一座城市,要么任性地伸向远方不见终点。
在万米高空,依然看不见车流,看不见人群,却能清楚看出“改造自然”的人类痕迹在这幅自然之画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高空宽阔的视野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感观,就是能够清晰地看到城市演变的规律:越是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越能看见城镇的兴起,高楼耸立其中,输送城市血液的道路穿梭其中。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选址的原因很简单——城市发展的阻力小,节约自身能量的同时,也更容易从外界获取发展所需的动力。
随着飞机不断下降,我的视野慢慢缩小了,眼前的事物变得更加清晰具体,大地之画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公路上流动的车辆,铁路上运行的火车,高塔上冒出的烟雾,整齐划一的绿田,高低错落的楼房……
万米高空,能让人脱离地面的狭窄视野,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在平时生活的小圈外,世界很大也很精彩,每天发生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神奇故事,不要被那个小圈里的一时成败束缚了自己。
飞机离地还有5000米,2000米,800米,100米……我的视野也从方圆几百公里,几十公里,几公里,缩减到地面的百十米。从夕阳的投射下,我看见窗外的起落架,在首都机场的跑道上缓缓地撑起。
终于要“脚踏实地”于这座爱恨交加的城市,虽然不比万米高空看得远、看得阔,但在几十米范围的小视野里,如能精彩生活、愉悦工作,结交真挚的朋友,遇到厮守的爱人,憧憬美好的未来……如此真实,甚好。
随着一道沉闷的落地声,我结束了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