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文标题,这个话题,憋在我心中已有许久日子了。所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虽然远离家乡已有近三十年的光景,但对家乡的热爱却不减当年,我常常想,这也许就是余光中先生诗中所谓的乡愁吧!
然而,回顾一下父亲生病住院治疗的全过程,我终于还是憋不住了。最终,对家乡县城医院治病救人的那些不尽人意之处,我还是忍无可忍的揭了短。
而且,我还觉得,父亲生病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很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案例描述下来,这样对以后那些有类似经历的人和家庭,都应该算是一个好事儿,毕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哪个家庭与个人,不想过平平安安日子的。
父亲一直身体硬朗,所以,在他的坚持下,我们兄妹几人至今也没有拒绝父亲在老家种地的决定。
父亲今年七十有五,老家除了近几年修公路、建造乡村活动中心被征用的土地外,算下来还剩下一块约摸4亩地的良田。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来说,如果荒芜了这样一块好田,那简直就是造孽,犯了上天,所以,每一次父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平时饭前饭后,他们二老聊的最多的话题,依然是话不过三句,还是那一块农田。
就这样,儿子上学后,父母就又回到了老家,继续种田。
父亲在家种田,我的打算,最先是不同意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担心他年纪大了,腿脚没有以前灵便,根本不适合再继续从事种地这样的繁重农活了,再说了,种地,这种与土坷垃打交道的硬通活,弄不好也会累着身子的,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们做子女的,有这样的担心,在所难免,可父亲却毫不在乎地说:“现在种地享福得很,从翻地到收割,全部是机械化,哪里会累着人?”
好吧,在我仔细研究了最近几年农村种地方式的大变化,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了父亲在老家继续种地的打算。
还别说,父亲种地,还挺赶时髦,在电话里,母亲常常说父亲种的水果玉米、说过黄瓜马上就要收获了,我听得出来,他们二老,一定是又想孙子孙女了。
现阶段我家的实际情况,就这样,我们在城里拼命干,父母二老在老家继续侍弄那四亩所谓的良田,我们相距千里,唯一联系我们的,是一条看不见的电话线。
生活就这样按部就班的过着,波澜不惊,平平淡淡!
突然,有这么一天,那天我正在开会,妹妹打来电话,说父亲住了院,只这一句话,把我吓得心头一紧:身子骨硬朗的父亲,怎么会住院?
走出会议室,我认真听,这才知道,原来,晚上父亲起夜,结果尿不出,憋着尿忍到天亮,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尿道被结石堵塞。
这样的消息,可吓坏了我,憋尿那么久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幸在医院帮父亲插了排尿管,不然.......我再也不敢往下想了。
在县医院,医生的诊断,父亲的病需要动碎石手术,听医生说,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不但很常见,而且很简单,这样的结论,让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心头的紧张也逐渐消散。
插了尿管的父亲,我们看着都替他难受,所以,尽快做手术成了我们一家人最急迫的期待。
住院2天后,父亲因憋尿导致的炎症终于显了轻,烧也跟着退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感觉着,很快父亲就会被安排手术了。
可是,时间又过了1天,除了继续吊盐水,我们并没有得到医院的任何通知,于是在快要下班的时光,我们去医生办公室询问了父亲的病情,这一次,我们得到的答复是,父亲的手术,他们打算从市里请专家过来手术,所以,具体何时能手术,还要看专家的安排。
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一翻个儿,便烦躁起来:不是说父亲得的这个病,只是一个小的微创手术吗?为什么还要请外面的专家援助呢?
动手术,请专家,且不说花钱多少,单就这手术中的风险,专家是否熟悉县城医院的设备?是否熟练与县城医院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手术中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
一系列的疑问在我脑海中闪现,让我对父亲的病一下子愁眉不展起来。
经过反复考虑,在和家人商量一遍后,我决定让父亲转。
当时,我要求父亲转院的理由是,既然你县城医院要请外援专家动手术,那就说明你这个医院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完成这样的手术,与其医院请专家来,还不如我们主动到专家所在的医院去,这样对病人来说,应该是个更顺畅的事儿。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原以为很简单的转院要求,到了主治医生那里,却被无情地拒绝了,私下里一打听才知道,医生拒绝我们的理由是县里没钱,所以他按照规定,是不能把我父亲这样的病人随随便便转院到市里省里医院的。
这种与政策相关的理由,我听不太明白,也根本不想弄明白,作为病人家属,此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父亲送到条件技术都具备的医院医治,其他,都与我无关。
于是,我决定再和医院协商一下,无论第二天结果如何,我们都要转院,哪怕是不报销了,我们照样这么干,因为我清楚:医院可以拒绝转院,县城医保可以没有钱,但我,只有一个父亲,类似于这种请专家到县城做手术的做法,我不但想不通,也无法理解,所以,我必须带着父亲,尽早离开这条对病人不负责任的狗屁规定制度怪圈儿。
到了省里医院,我们重新挂了号,父亲也入了院,医院重新为他做了检查并安排了手术期限。
只是,由于父亲高血压,常年服用阿司匹林,省里医院说,这种药必须停用一周后才采用手术,不然会出问题的。
这样的提醒,在县城医院,我们从未被告知过,想想这样的经过,每一次我都会一阵子后怕.....
心里面也默默地想:幸在当初我们坚持着把父亲带到了省城医院治疗,不然,真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令外,让我更疑惑地是:既然县城医院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能力为病人治疗,为什么还要无情地拒绝病人转院治疗呢?难道说人命关天在县城医院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吗?
更关键的是,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类似我父亲这样需要手术治疗的现象,在如今的县城,请外援专家几乎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同样做法,那些动不动被请的省市专家,也经常走马灯似的如明星巡演那样到县城医院“走穴“,对此,很想弱弱地问一句:人命关天,你们这样做法,对人民,合适吗?
老家的几亩地,是父亲永远的心头肉,望着他健硕的背影,我不禁鼻子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