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必由之路——《好好学习》读书心得之五

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一个”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

在我的书架上就有这本《异类》.这个”一万小时天才定律"流传甚广,影响相当深远.然而如果仔细思考,却不难看到这样的观点不免有失偏颇.虽说大部分人都无法坚持一万小时的练习,但不得不说,刻苦练习的人还是很多,但绝非人人都能超凡.我们一般把这里的差别归结为”天才”.

比较天才和普通人的”一万小时”,也许他们练习的内容差别并不大,但是天才的进步速度却要比普通人快得多,或者是在越过了某个临界点后发生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质变.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我们借用佛家说人生的三重境界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说的就是未经练习的普通人了,就像婴儿学步,只是为了学习走路,而无法看到本质.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这里,看问题就不再浮于表面.植物学家看到的是生长的植物,地质学家看到的是地质构成,画家看到的是投影和线条.这一重境界大部分通过不断的练习都不难达到.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了这一重境界,看问题就突破了细节而直击事物本质.修炼到了这里,一切细节都是手到擒来,而眼中看到只有大局.这一重境界大部分人都无法达到,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刻意练习.要看到事物本质,需要不断提高思维层次,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刻意练习应该怎么做?这里可以分成三个层级:

刻意练习


其一是对基本知识划小圈,进行持续,刻意的大量训练.练习过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人都知道,初学者需要持续进行的的并不是整个动作,而是基础训练,看起来和这项运动毫无关联的基础训练.习武之人要练站桩,学射击的要先练举枪,学射箭要先学持弓,就是这个道理了.而成大器之人,无一例外的都在这些枯燥的基础训练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其二是将基本知识组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在驾校学习开车的时,刚开始教练会让我先把方向打到位然后再动车,但练习一段时间后就要求保持车辆运动中打方向,做出连贯动作.控制刹车离合器和控制方向盘都是基本知识,组合起来就是开车这个更大的能力单元了.

其三是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这实际上是把上一条继续扩大,将各个能力单元编织成网状构建通用的模型.比如将财务,统计学,复利计算等知识构建一个模型,就可以用来判断一家上市公司股价高低及其投资价值了.

刻意+练习,刻意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思考方式,再加上不断的练习,学习能力就是这么提升的.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这正是刻意练习的最终要意义,也让它成为最终要的提升学习力的底层方法.

还等什么?撸起袖子加油练习吧!别忘了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011评论 4 106
  • 《好好学习》是一本最近出的一本很有诚意和深度的书,看完这本书,会惊讶于成甲如此年轻的年龄能有如此的认知深度,但是看...
    鸿波微澜阅读 2,259评论 0 3
  • 我按照《好好学习》书中对“刻意练习”的描述,对《刻意练习》一书进行拓展阅读,并听了成甲老师对《刻意练习》在得...
    安小晴阅读 1,022评论 1 11
  • 《好好学习》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概念:临界知识,我将这一个概念迁移到科研领域,发现从“临界知识”出发...
    Sunny之生命管理阅读 1,379评论 2 11
  • 快乐的人有着同样的快乐 悲伤的人有着不同的悲伤 不要提及过去 不提及同等的欢愉 厌倦了嬉戏
    林娢阅读 30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