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邮报》评价这本书,“在这本迷人的书中,有熊熊炉火的温暖,无拘无束童真的光明”
如果你读过《柳林风声》、《小熊维尼》等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那你会发现,他们的作者和本书的作者事同一个人。曾有人评价过,没有人可以比谢泼德更能捕捉柳林世界里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喜悦了。
相较于其他的童书读物,本书是谢泼德追忆逝去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回忆录作品。谢泼德本人还专门为本书绘制了240余幅黑白线描插画。经典插图与文字辉映,不仅阅读感受极佳,颇具有收藏价值。
有句话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谢泼德的童年生活,到底如何?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美好往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谢泼德的童年世界一起探奥秘吧。
1
谢泼德的童年,是在世界大战前的安稳岁月。说起来平淡无味,却又出奇得能唤起每个人情感的共振……
他有一个幸福而美满的五口之家:爸爸、妈妈、大姐、二哥以及最年幼的他。他,依旧还是那个小小的伦敦小孩。
挚爱的母亲会在他染上猩红热的时候,耐心地读故事给他听;大姐和二哥会在他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与他说话玩耍。他们姐弟三人的感情很好,三人也会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凑钱为母亲准备生日礼物;谢泼德和哥哥西瑞尔还特意花了好几个小时,用完了一小瓶金色颜料,给母亲画了一张生日卡。
哥哥后来在“一战”中应征入伍上了前线牺牲,谢泼德也因此痛失哥哥西瑞尔;但通过书里谢泼德质朴的描述和极具动态的线条的勾勒下,我们自然能想象他笔下充满了趣味和人情味的童年往事。
回顾E.H.谢泼德童年记忆,放在19世纪末的英国伦敦时期这个大背景下,E.H.谢泼德有着优渥的家庭环境。更幸运的是,他拥有一个非常温馨、注重亲情的和睦家庭。
母亲虽然早逝,但在陪伴他的十年岁月里,给到他满满的母爱和用心的支持。而他的父亲则支持他画画到二十几岁大学毕业;谢泼德和姐姐、哥哥自小朝夕相处,分享快乐,患难与共,可以说是拥有一个极为开心快乐的童年。
2
一八九〇年,在谢泼德十岁时,那年谢泼德的母亲病重撒手人寰。一九〇四年,谢泼德与妻子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中间这短短的十几年里,谢泼德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人生方向上的选择。
谢泼德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窘迫而放弃了画画这条路,相反,他通过优质的画作赢得了皇家学院的奖学金和学位。谢泼德就是这样一个能在不幸中发现美好,并将幸福带给他人的画家。
在书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过多的负面情绪,恰恰相反,文字和插画都洋溢着谢泼德对于这段童年回忆的留恋和珍惜。
童年时期痛失母亲的谢泼德,在对待人生另一半的时候,显得格外的爱惜和疼护。
为了寻找一处合适的住所作为自己新婚后的第一个小家,谢泼德到处打听哪里有租房的消息。遇到令人头疼的房东老太太,他也能心平气和地跟她谈条件;张罗完房子的事情,积极给出版社投稿,画插画,以赚取小家的第一笔资金。
虽然忙碌,但也幸福。
3
谢泼德的一生中,经历了童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战争,看尽世事无常。不过他仍旧坚强乐观,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与钟爱的绘画相伴终生。
他的故事看似平淡,却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