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中一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评比”活动圆满结束

    区域活动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促进社会性良好发展。

        区域活动是儿童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教师间接指导,将教育意图蕴含在材料中,让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经验。

    材料是中介、媒介物、是目标的载体、是内容的资讯、是教具、学具与玩具,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元素。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适合孩子,能适当推动孩子的经验能力。

        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时,我园进行了“区域材料投放评比”活动,此次活动,教研部在各班随机抽取四份材料,要求老师对其玩法、教育价值和渗透的领域等方面进行演示和说明,目的在于让老师们去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围绕目标多元设计材料的宽度与深度。使孩子们在下学期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丰富、更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

小小的一颗松果,在美工区她能挖掘出八种玩法,你还有更多的发现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此次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

      老师们积极探索,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进行了调整:

1、量的增加

        依照原有材料的主要经验线索,增加量化指标,提升游戏的难度,挑战幼儿的原有经验,使材料呈现新的价值。

包馄饨,促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想象与创造

2、类的拓展

        依照原有材料的主要方式,从不同角度开发材料的内容经验,激发幼儿的多纬度思维,提高材料的开放度,呈现新的价值。

交流与合作


“切”的练习,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和手腕的控制力

3、趣的调节

        在空间、视觉和玩法上改变材料的原有状态,激发幼儿的新鲜感和情节感,提升材料的生命周期和信价比,呈现材料新的价值。

认真、专注

好奇——探究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儿童的学习是由兴趣与情感引发的,是直接的、具体形象的、需要直接去感知,在行动与情景中建构经验;是情悦的无意学习、是感官直接体验的学习。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做个有心人,去挖掘材料更丰富的教育效能,让每一份材料的投放都有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