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 My favorite season is fall. ”
三年级的英语课上,我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答案。我喜欢秋天,我享受她的凉意,那股符合课本上诗人在抑郁不得志或背井离乡时抒发的悲凉,于是我心中的秋天便与这些略带伤感的元素产生关联,并一直影响着我——当秋风刮起,我也许会莫名把头低下,合上双眼去冥想一些有关秋蝉、落叶和残灯的事物,情到深处大概会摇摇头,叹一口气。我会很喜欢周杰伦的枫,不仅因为曲的旋律,更因为词的凄怆;看到光秃秃的枝头脑海里首先浮现死亡的概念;陶渊明隐忍世事,远离尘嚣的清高着实让我倾慕...我以为这就是深沉,是同学眼中的成熟稳重,而且这样的行为伴随了我整个中学。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我跟这样的“悲秋”思想相随这么多年了,难免染上一股渗透皮肤的凉。
渐渐的,经历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之后,我发现这样的心态不太可行,那种渴望摆脱的欲望最终发展成蜘蛛侠决定脱下黑色共生体般,挣扎而后悔。可是啊,正如前面所说,她已经一定程度渗进了骨髓,已经不是想或不想的简单问题了。这种渴望挣脱的欲望在研究生阶段小组作业的时候尤为强烈,有的时候我怀着想法但是不敢表达,各位欢声笑语时我会突然觉得格格不入。当然把这么一些归咎秋天是说不过去的,她也至少是有所影响的。
今年的立秋,雨,在我骑着共享单车前往公司的路上。秋雨挡住的,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的新青年,也是一个困惑的,刚被骗过的疲乏的老学生。我是不是该离开屋檐,去淋一淋,好让自己片刻化身陶渊明,逃离这个社会?籍着立秋的凉雨去想想悲观的事仿佛也不是什么罪过,而且你真的很疲乏...
时间回退到三年级,如果英语老师再问同一个问题,我会回答:Summer。我其实不喜欢夏天,她炎热到走两步路出一身汗不说,整个夏天下来还会黑一圈。我只是需要夏天的激情和动力。这是我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学的第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