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先框架后填充

#《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作

#文章/结构

原文摘录:

如果我们不用同时考虑文章的结构,就更容易集中精力琢磨正确的词语。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应该把稿件的大纲打印出来,一直放在眼前的原因。我们必须稿清楚眼下哪些内容不必写,因为知道这些内容要写在其他章节里。

转述理解:

不考虑文章结构,更利于我们专心打磨文章的语言,前提是把大纲打印出来,放在眼前,随时看自己有没有出大纲。

生活关联:

在写作营的时候,改稿官说,她每次改稿,修改一会儿文章内容,抬头看看子观点,看案例和议论是否论证了这一观点。只要不出这个范围,证明了子观点,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好的。这是针对在有完善的大纲的前提下做到的。

这是一个成熟的改稿官的做法。

所以,那时候写稿步骤很科学:粗纲,细纲,初稿,定稿。一步一步来,才不会偏离大纲。

这是这写作营的做法,后来随着写得越来越自如,就放弃了这样的方法,有时候直接写其中一部分子观点,等拼够三段式,也能成一篇文章,当然,这样的做法往往拉长了写稿时间,在写的时候,会因为没有大纲很容易超出范围,而且会考虑逻辑的问题,看似走了捷径,实际上浪费了大量时间。

大纲就是我们的导航,让我们不偏离轨道。

知识关联: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正确的方法会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会事倍功半。

“先框架后填充”,不仅适用于写作,也是项目管理、学习计划等多个领域中高效执行任务的关键原则。

落地行动:

写文章,先列大纲,把大纲放在眼前,确保自己不出这个范围的前提下,专心打磨语言和文字。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一7:00

用时20分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