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我们学习群里有一位小姐姐苦恼于自己的性格,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自信,不管发生什么时候都总是先责怪自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现在的一切,于是大家纷纷安慰她,其中她也提到了她从小缺乏爱和关注。我觉得感同身受,于是加入了安慰的行列,感叹的说:
我觉得我和你一样,也许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极大的关系,但我先生就经常教育我说,你自己都不爱自己怎么奢望别人爱你呢?
我还想继续往下说,群里一位宝妈就出来说了:
我看过许多写原生家庭的文章,把所有不好的都怪罪到原生家庭中,我认为很不公平,甚至是自私自利的。
我哑然,这位同学是位宝妈,执行力很不错,每天都很早就分享自己的感悟,并经常会对我们这些人的感悟进行点评,我们也都挺喜欢她的。如她所说,她真的是个很自信的人。可是她的这句话,让我进行了反思。
我也读了许多关于原生家庭的书籍。原生家庭确实是塑造我们性格最原始的地方。不可否认我们性格里的缺陷大多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缺陷造成的。所谓改其果必先究其因,当我们要改变自己看到的结果,我们必须找到看不到的原因。于是就有了许多写原生家庭的书籍,对这些心理上感觉受过伤害的人们一些启发。要说他们自私自利,我觉得有些道德绑架了,何必站在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呢?
但不可否认,原生家庭这个词成为了很多人的借口,仿佛自己的一切罪孽都是原生家庭产生的。我有一个朋友,自从看了许多原生家庭的书籍,就开始长吁短叹,我现在的性格就是我爸妈造成的,我妈强势每次都骂我,我爸软弱,但是特别倔,还会打我,我现在脾气暴躁都是因为我爸妈伤害了我。
开始听了一两次我还会安慰她:
是啊,确实是这样。
可是听得次数多了,我就受不了了,她甚至把自己分手了的原因也归咎于她的爸妈,她说受不了她妈一边帮他们做饭洗衣一边叨叨叨,不想做可以不要做嘛!我终于忍不住回怼:
你妈真是生了个白眼狼,就算她在你性格塑造过程中犯了错误,她也好歹生你养你让你衣食无忧吧,你一边享受人家的劳动成果还要一边指责她你这又是什么道理。再说了你一个快30岁的人性格有问题不晓得自己去改正,每天在这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你有意思嘛?过了18岁,你自己的好坏全由你自己负责,你以为你还小孩呢?
我承认自己说话比较直,可当时我真的是有些气愤,当晚我朋友是在我家住的,我这位朋友气得一夜没睡思考要不要和我绝交,第二天她就走了。我有点心虚的问我先生我是不是太过分了,我先生问我:那你睡着了吗?我睡得很好。我老实说道,先生说:你看吧,因为自己没错所以睡得很好啊,她错了她才一夜没睡啊。我这才有些释然。
当然我这位朋友并不是不讲理之人,最后我们还是和好了。但原生家庭这个事啊并不是我们过不好的原因啊,你过不好是因为你懒啊,你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你就懒得改变啊,你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你就可以让自己的不好一直合理化,这怎么能赖上原生家庭呢?
那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既然大家都觉得不该赖原生家庭,那那些心理学家研究的都是错误的?
当然不是。
原生家庭在我们性格的塑造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性格中的软弱、暴躁、不自信、偏执大多都来自于在原生家庭得到的对待,就连财富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面都有说,你现在对财富的观念大多是来自自己的潜意识,而自己潜意识的观念大多都是模仿父母或者完全区别于他们。我们了解原生家庭是因为我们自己也终有一天为人父母,我们父母在我们身上犯过的错误我们不要在自己小孩的身上再犯,原生家庭的文章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父母终其一生在等我们一个道谢,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等父母一个道歉。我们希望自己未来不用为孩子而愧疚,我们能培养出一个性格健康的孩子。
回到文中那位小姐姐,我还是想说:虽然原始家庭让我们的性格有些软弱,但是多爱自己一点,你能改变你自己,就算是为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有个心理健康的妈妈,孩子怎么会不健康呢?